医保基金这口大锅,又被人给盯上了。警报拉得震天响,可这次伸手进锅里的,居然是本该掌勺的自家人。
内蒙古赤峰爆出个大案,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一家民营医院,一群白大褂,本该是救死扶伤的天使,结果呢?人家组团成了一个“造假同盟”,在两年里头,跟蛀虫似的,啃掉了我们两百多万的“救命钱”。
这事儿就出在赤峰巴林左旗的济仁中医医院。从前年到今年,这家医院从医生、护士到收费员,六个人凑一块儿,把骗保这事儿玩成了一条龙服务。医生负责P图,伪造CT报告;护士提笔瞎编住院记录;收费员最后临门一脚,把假账做得漂漂亮亮。
这帮人的骚操作,简直是“模板化”生产,跟工厂流水线没啥两样。管你病人做没做CT,报告和片子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管你病人住没住院,病历上的症状用药,一律复制粘贴。就靠着这套疯狂的“流水线”,两年时间,204万医保基金轻松到手。
这些钱,可都是咱们普通人一分一毛交上去的啊。更气人的是,这家医院还是个惯犯,之前就因为病历写得跟抄作业似的,被暂停过医保资格。可这顿打没挨疼,罚过之后,他们胆子更肥了,玩得更花了。
要不是医保、公安、卫健三家联手往死里查,这伙专业骗子的画皮还不知道要戴多久。现在好了,3个主犯进去了,3个取保候审,医院的医保资格被永久吊销,8个涉案的医务人员,也永远别想再干这行了。这记重拳,打得漂亮!
白大褂下的专业流水线
这案子为啥让人觉得心里发毛?不是因为金额多大,而是它揭开了一个我们谁都不想承认的真相:骗保这事儿,已经从单打独斗的小偷小摸,升级成了有组织、有预谋的系统性犯罪。
可我们的监管呢?好像还停留在检查作业工不工整的阶段。说白了,医保部门审核,看的就是你交上来的病历、单据。只要这些纸面上的东西看起来没毛病,格式对、项目全,那钱就拨下去了。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那些看着天衣无缝的材料,骨子里可能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一张P出来的CT报告,不是专业人士谁看得出来?一份编出来的住院记录,写上名儿、填上天数,抄几句行话,轻轻松松就蒙混过关了。
老实人斗不过专业贼
医保局的同志们不是神仙,他们不是个个都懂医学,更不是福尔摩斯。让他们去核实每一张CT片子背后的数据真不真,去每个病房看病人到底在不在,这根本不现实。
就像赤峰这个案子,那些模板化的CT报告,要不是专业的影像科医生一张张地抠,鬼知道是假的?还有“挂床住院”这种老套路,想查清楚就得调监控、挨家挨户去问病人,基层医保那几个人,劈成八瓣也忙不过来。
很多地方,一个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得对着几十家医院,天天被埋在小山一样的报销材料里,哪有功夫去搞什么“深度核查”。过去罚得又轻,搞得一些人觉得这买卖“风险低,利润高”,反正材料做得真,查不出来,赚到就是自己的。
给救命钱装上火眼金睛
好在,国家已经闻到这股危险的味道了。这几年,从上到下都在想办法,要用更聪明的法子把漏洞堵上。比如,搞“智能审核系统”,用大数据和AI去筛查,哪个病历不对劲,哪个费用有猫腻,系统自动就给你揪出来。
还有,现在要求医院上传CT影像的原始数据,从根儿上断了你模板化造假的念想。光去年一年,全国就查了7万多家骗保机构,追回来238亿。这说明,监管是动真格了,力度也上来了。
但光这样还不够,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监管得升级,不能光“看材料”,还得“查实情”。比如影像、检验这种专业性强的项目,可以找第三方的大牛专家,搞“双盲复核”,医院和专家谁也不知道对方是谁,保证公平。
咱每个人都是守门员
技术上也能想想办法,住院搞个人脸识别加定位打卡,看谁还敢玩“挂床”的把戏。另一方面,还得发动群众,让咱们每个交钱的人都变成监督员。
骗保这事儿,最怕的就是见光。医保部门把个人医保记录查询功能做得再方便点,让大家随时用手机就能看自己的钱花哪儿了。要是账单上冒出个没去过的医院,那不就有问题了吗?
举报奖励也得跟上,还得把举报人的信息保护得死死的,让大家敢说、愿说。定期把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晒出来,点名批评那些报销异常的医院,让每一分救命钱都在阳光下运行。
结语
赤峰这案子,蛀虫被抓,医院关门,确实大快人心。但咱们得清醒,跟骗保的斗争,不是打一仗就完事了,这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参保人,我们能做的事其实很多。
保管好自己的看病记录,发现不对劲就吱声;医保卡是自己的,别随便借给别人;碰上医院忽悠你“过度检查”、“诱导住院”,别客气,直接举报。说到底,医保基金不是谁都能啃一口的唐僧肉,那是咱们每个人遇到大病大灾时的底气。守好它,就是守好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