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老师们集体“消失”了?
最近几个月,街边理发店关门歇业的现象越来越多,曾经火爆的Tony老师们似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这波2025年理发店倒闭潮,原因并非顾客减少,也并非电商冲击,而是行业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高昂的房租、平台的抽成、理发师的提成、以及各种营销套路,像一座座大山压垮了这些小店。
大家好!
现在大街小巷的理发店似乎越来越少了,曾经热闹非凡的Tony老师们也逐渐消失。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高房租、平台抽成、理发师高提成以及各种营销套路,让许多理发店苦不堪言,最终走向倒闭。
我曾走访过北京朝阳区一家开了十年的老店,老板老张满脸愁容。
他说,店里每月流水两万多,光房租就一万五。
剪个头60块,25块都用来交房租了。
平台抽成更是厉害,顾客团购38的洗剪吹,到手只剩20,比房东还狠!
老张说,现在请个技术好的师傅,提成要六成,剪个398的套餐,自己还得倒贴钱。
他说,这哪是开店,简直是做慈善!
老张的遭遇并非个例。
我认识一位在上海开理发店的李姐,她店里主打“轻奢”路线,装修豪华,产品高端。
可高昂的成本最终让她不堪重负。
李姐说,为了吸引顾客,她在美团、点评上砸了不少钱,可效果并不理想。
平台的排名规则复杂,稍不注意就被挤到后面,根本没人看到。
为了回本,她只能不断推出各种“充值优惠”、“套餐活动”,但最终还是入不敷出,不得不关门大吉。
除了房租和平台,理发师的工资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一位资深Tony老师告诉我,现在很多年轻理发师眼高手低,技术没学到家,就想拿高提成。
一些技术好的师傅,跳槽也频繁,导致理发店人员流动性大,难以稳定经营。
更让人无奈的是层出不穷的营销套路。
办卡、充值、推销,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一位朋友跟我吐槽,她本来只想花38块剪个头发,结果被各种推销,最后花了898做了头皮护理,感觉像被“抢劫”了一样。
这些套路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让消费者对理发店失去信任。
然而,并非所有理发店都走向了这条“不归路”。
我发现,一些经营模式简单的理发店反而活得很好。
比如,商场里的快剪店,15分钟28块,不办卡不推销,效率高,价格实惠,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还有一些社区里的老师傅,租个共享工位,熟客微信预约,口碑相传,生意也做得不错。
甚至还有剃头匠直接上门服务,省去了房租和平台费用,也有一批忠实客户。
这波倒闭潮,其实洗掉的是行业泡沫。
剪头发说到底是个手艺活,不是金融游戏。
与其花心思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营销套路,不如踏踏实实提高技术,用心服务顾客。
那些398的咖啡、598的护理,真的有必要吗?
消费者需要的,只是干净利落的发型,和一次舒心的理发体验。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在家理发。
网上的剪发教程、理发工具层出不穷,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传统理发店的失望。
如果理发店再不改变,恐怕连“发型自由”都要成为奢望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行业的反思,让理发店回归本质,找回初心。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