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行业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锂电设备龙头企业赢合科技(300457)2025年半年报交出了一份“韧性十足”的答卷: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合同负债大幅增加,海外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固态电池设备布局更打开未来想象空间。作为行业“老兵”,赢合科技如何在波动中保持竞争力?本文将从公司概况与核心优势、财务复苏信号、双主业驱动增长、技术卡位未来、风险与长期价值五大维度,为您拆解这家企业的长期投资逻辑。
一、公司概况与核心优势:19年深耕,从“单机”到“双主业”的进阶
赢合科技成立于2006年,2015年登陆创业板,是锂电装备行业首批上市企业。总部位于深圳,拥有惠州、江西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百亿元。2019年上海电气入主后,企业获得国资背景资源支持,技术储备与全球化布局加速。
其发展历程堪称“技术迭代史”:从早期的涂布机、辊压机等单机设备,到“交钥匙”整线解决方案,再到如今“锂电设备+电子烟”双主业布局,赢合科技始终围绕“新能源装备”核心,不断拓展边界。
在锂电设备领域,公司已成长为前中段工序“隐形冠军”:产品覆盖涂布、辊压、分切、卷绕、叠片等关键环节,涂布机技术性能行业领先,国内头部客户市场份额约30%;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宝马等国内外头部电池及汽车企业。
2019年起,公司通过收购斯科尔科技切入电子烟赛道,以自有品牌布局海外市场,形成“锂电+电子烟”双轮驱动,降低单一业务依赖风险。
二、财务表现:Q2回暖,订单充沛支撑长期信心
2025年上半年,赢合科技营收42.64亿元(同比-3.68%),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19.84%),数据看似下滑,实则暗藏转机——第二季度单季业绩强势反弹:营收29.26亿元(同比+14.24%),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42.48%),扣非净利润2.55亿元(同比+50.66%),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关键财务指标释放积极信号:
合同负债25.25亿元,同比大增75.51%,预示未来12-18个月营收增长有坚实支撑;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改善69.08%,回款效率提升,资产质量优化;研发投入3.07亿元,同比增长26.16%,持续加码技术储备。
不过,需注意应收账款仍高达62.39亿元(占总资产36.98%),回款周期较长可能对现金流造成压力;毛利率27.19%(同比下滑3.17个百分点),主要因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设备单价下降。
三、双主业驱动:锂电设备筑基,电子烟成第二增长曲线
赢合科技的成长逻辑,核心在于“锂电设备基本盘+电子烟增量”的双轮驱动。
1. 锂电设备:海外订单爆发,技术壁垒稳固
锂电设备是公司核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28亿元(同比+5%)。其中,海外收入表现尤为亮眼:剔除电子烟业务后,锂电设备境外收入达6.8亿元,同比增长385%,占锂电设备收入的24%。
海外增长源于全球新能源车与储能需求扩张:欧洲、北美电池厂加速扩产,国内电池厂(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也加大海外布局,带动设备商出海。公司已在欧洲、北美设服务中心,响应速度提升,进一步巩固海外份额。
2. 电子烟:海外市场突围,换弹式产品差异化竞争
电子烟业务由子公司斯科尔开展,2025年上半年收入12.74亿元(同比-17%),主要受美国关税政策及行业短期调整影响。但公司积极调整策略:
市场拓展:重点布局北美、东南亚,英国市场换弹式产品市占率达12.7%;产品差异化:推出水果味、低尼古丁等创新口味,避开一次性电子烟禁令(部分地区限制一次性产品),换弹式产品占比提升;合规优势:已获国内烟草专卖生产许可证,美国FDA审核通过3款产品,预计贡献20亿元营收。
据智研咨询数据,2025年全球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市场规模531亿美元(+16%),雾化电子烟387亿美元(+105%),斯科尔凭借换弹式产品优势,有望在行业洗牌中抢占份额。
四、技术卡位:固态电池设备先发,抢占下一代技术制高点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其制造工艺与传统液态电池差异显著,需全新设备支持。赢合科技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已成为其未来最核心的增长看点。
技术突破:公司已打通湿法、干法两大工艺路径,推出第三代干法搅拌纤维化+干法成膜全固态工艺,涵盖粉体搅拌、纤维化、均匀铺粉等七大核心技术,可提升极片制造效率30%、能量密度15%以上。
订单落地:2025年上半年,公司一批核心固态电池设备(湿法涂布机、辊压设备、电解质转印设备)已交付客户中试线,标志着技术获量产验证。随着半固态电池量产临近(2025年装机量预计50GWh),公司有望迎来新一轮订单爆发。
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07亿元(+26.16%),累计专利超2270项,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技术储备领跑行业。
五、风险与长期价值:穿越周期的关键在于“技术+全球化”
尽管赢合科技前景向好,仍需关注以下风险:
行业周期波动:锂电设备需求与电池厂扩产强相关,若新能源车增速放缓,可能导致订单下滑;竞争加剧:先导智能等同行加速技术追赶,设备单价承压;电子烟政策风险:欧洲限制尼古丁含量、美国PMTA审核严格,可能影响市场准入;海外运营挑战:文化融合、合规成本可能拖累效率。
但长期看,赢合科技的核心竞争力稳固:
技术先发:固态电池设备布局领先,量产线订单可期;全球化布局: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目标2026年达25%),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双主业协同:锂电设备现金流稳定,电子烟高毛利(营业利润率30%)补充利润弹性;国资赋能:上海电气背景带来资源协同,潜在工业自动化平台想象空间。
结语:技术为盾,订单为矛,赢合科技的长期价值正在显现
从半年报看,赢合科技已度过短期调整期,Q2业绩回暖、合同负债高增、固态电池设备订单落地,均释放积极信号。其“锂电设备+电子烟”双主业模式,既保障了当前业绩的稳定性,又通过技术创新打开未来增长空间。
对于投资者而言,赢合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短期的业绩修复,更在于其在固态电池赛道的先发优势与全球化布局的长期潜力。当然,行业波动与政策风险需密切关注,但技术与订单的双重支撑,让其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司2025年半年报、公开披露信息及机构预测,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