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蒋军指挥官叛变,交涉中见我军少壮干部,面色骤变:你们不守信用

发布日期:2025-08-11 14:58 点击次数:61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1949年冬天,李振将军在成都带领部队发动起义,当时他是国民党第十八兵团的指挥官,同时也担任第65军的军长。

等李振看见解放军的人来时,他竟然一下子火冒三丈,直挺挺地说道:“你们解放军真不讲信用。”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大西北溃败大西南

作为蒋介石最信赖的将领之一,也是国军的核心人物,胡宗南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基本上没怎么去前线战斗,反倒是率领数十万的国民党军队,带着最精锐的部队,牢牢守在西安一带。

抗日战争结束后,胡宗南在1947年率领部队,发起了攻占延安的战役。

这场战役之后,胡宗南一时名声大振,打出了“西北王”的名号,不过随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逐渐崩溃,他的败局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到了1949年11月,解放军的第二野战军开始对大陆最后的西南据点——国民党 Control的地区展开猛烈进攻,攻破了川东和黔东的防线,逐步逼近贵阳和重庆。

那会儿的胡宗南,早早就失去了延安,败退到陕北,又从关中再撤到陕南,甚至连西安都丢了。

1949年11月,蒋介石一声令下,胡宗南只得放弃秦岭防线,带着剩下的三个兵团,十万多兵力匆匆撤退到川西。

胡宗南原本打算在川西和其他残存的国民党军队汇合,还想着在川西平原和解放军正面对决,至少想把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块根据地保住。

当时撤退到川西聚集的国军部队,除了胡宗南的部队,还有罗广文的第十五兵团,集中在温江一带,以及陈克非的第二十兵团,集结在郫县一带。

杨森和杨汉烈的第二十军退到广汉,孙震和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则撤到绵阳,朱鼎新的第三兵团转战到金堂,而在川南宜宾那边,郭汝瑰的第二十二兵团也在那儿。

这些国军的部队都被我军狠狠击得很惨,编制都破破烂烂的,战斗力差得不得了。

除了这些败退的残兵之外,川西原本也驻扎着一些国军队伍,比如刘文辉的第二十四军和邓锡侯的第九十五军。

这些部队都属于原川军的地方军阀队伍,不光是装备落后,官兵们也散漫得很,战斗力简直糟糕透顶,一点抵抗都没有。

更糟糕的是,这些川军根本不打算参战,士气崩溃得厉害,指挥官要么就跑了,要么早就打算造反了。

像刘文辉这样的关键人物,实际上并没有准备拼命抵抗,而是早就打算起义,心里已经没打算坚持下去了。

不过,就算如此,胡宗南作为蒋介石的亲信,仍然在四川得到了优先的补给和支援。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一段时间里川西的头面人物,从西北王变成了西南王。

11月28日,蒋介石也赶到成都,那个时候川东早就没了,把重庆也拱手让人,走都走不了。到了成都,他马上就找胡宗南等人开会。

这时候他还夸耀重庆的丢失是“战略大撤退”,还津津乐道在川西成都一带利用有利地形和解放军对决的事儿,可实际上呢,他心里头主要指望的还是胡宗南。

毕竟哈,胡宗南的那三个兵团,差不多说来还是大体完整的。

而且,各级指挥官都是蒋介石这么些年提拔出来的亲信,将领对他还是挺忠心的,基本保持了精力充沛、兵力雄厚,武器装备也挺先进。

当时蒋介石心里盘算着,首先得把川西地区掌控住,然后等着大战一发不可收拾,再借助台湾和海南的力量展开反击。

胡宗南对蒋介石的川西决战方案不太赞同,毕竟他可是直接指挥战斗的主官。跟解放军打了这么久,他心里很明白,此时两边的兵力差距还挺大的,不是个好时机。

要跟解放军硬碰硬,其实就等于把国民党的最后一丝希望和有生力量都荒废掉。而且,成都平原一带,川西那块区域,说白了,没啥天然屏障,基本上就是个盆地平原,防守起来可就没啥优势。

所以胡宗南觉得不打仗的话,退到康滇那块地方比较稳妥,把西藏那片辽阔的区域作为后方和补给线,要是真的扛不过去了,就干脆退到西藏去。

要是打不过解放军,估计也难打赢那些活佛吧。

不过,蒋介石却没有采纳胡宗南提出的撤军方案,坚持要在川西一站到底,结果胡宗南也只好负责打好西南的战事。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困守成都

到了12月的上旬,胡宗南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解放军已经在东、南、北三路同步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行动,直逼国民党军队。

更麻烦的是,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12月7日,刘文辉和邓锡侯偷偷离开成都,跑到彭县联合潘文华,公开反蒋起义。

12月9日,在云南昆明,卢汉突然扣押了蒋介石的代表张群,正式宣布了起义,站到了新中国这边。

这些起义的部队,把胡宗南那主力继续往西撤逃的路彻底堵死了。就在成都平原上,国军一时间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蒋介石很清楚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只好把“中央政府”迁到台北去,但心里还是不甘心在大陆彻底失败。

于是他指示胡宗南留在成都坚持,等着国际形势出现转变,实际上当时的蒋介石,是在盼着李承晚和北朝鲜能扭打起来。

没过多久,蒋介石、阎锡山、顾祝同他们都纷纷跑到台北去了,把成都那摊子烂摊子全都包给了胡宗南处理。

说到胡宗南本人,他还挺坚持到了最后,可是到了那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指挥不动自己手底下的部队了。

潘文华他们一起闹起义之后,胡宗南麾下那部分非核心的部队,还有一些嫡系中的有识之士,纷纷选择了投降或者起义,已经不再死咬着不放。

像李振将军那样的,他可是第六十五军的军长,起初属于粤军余汉谋部队,直到1947年才被调到胡宗南手下。

因战绩出色,晋升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官。早年,叶剑英曾凭着同乡情谊,试图促使李振起义。

到1949年12月初,李振带领部队刚一到达四川,就打算在绵阳发动电气起义,可惜因为士兵们意见不一致,这事没成。

12月15日,这支部队驻扎在了成都,没想到搞着搞着,就变成了成都的主要力量……

12月21日,李振参加了胡宗南的军事会议,开完会后,他想趁机去趟台湾,可惜被胡宗南给拒了。

于是,李振下定了决心要起义,12月23日,胡宗南下令部队展开突围,李振身边的国军大部分也都开始溃退逃跑。

可是,李振根本没有打算突围,12月24日一大早,他就开始着手最后的起义准备,到了26号,他亲自前往简阳,将起义的电报交上去。

12月27日,由于李振将军的起义,成都得以和平解放。

还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李振刚看到我们党代表一来,看到涂学忠、田士繁这些年轻干部,顿时挺恼火的,说我军不讲信用,他要见刘伯承。

那会儿刘伯承没空,咱们的党代表就打电话给参谋长李达,最后李达用理说情,用情感动了李振将军,才让成都顺利解放了。

其实我们不是真的打不过李振部,挺轻松的,但还是尽量用和平的方法,毕竟这是我们党和我军的原则。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