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番禺去佛山西,路上耗掉的时间够做一顿饭;现在打个盹的功夫,20分钟就到了。
这不是夸张。今年5月28日早上7点,第一列银白色的城际动车组从番禺站滑出,稳稳当当奔向佛山西站。车窗外的风景还没看够,广播就提醒到站了。就是这一趟车,宣告广惠、广肇城际“特快模式”正式启动——大湾区跨城出行,真的变天了。
要说这特快列车最牛的地方,得算“不绕路”。以前坐城际,站点停得密密麻麻,从惠州小金口到广州番禺,绕来绕去能晃俩小时。现在不一样了,特快只挑五个大站停:小金口、西平西、番禺、佛山西、肇庆。点对点直奔目的地,像射箭一样准。
实打实的数据在这儿:番禺到佛山西20分钟,到西平西25分钟,到肇庆1小时,到惠州小金口也才70分钟。整体算下来,比以前快了近四分之一。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20分,13对列车来回跑,高峰时段基本随到随走,再也不用掐着点赶车了。
光跑得快还不够,发车的“密度”也得跟上。你猜现在多久发一班车?广清城际17分钟一趟,广惠城际更密,16分钟就有一班。这哪是坐火车,分明跟坐公交似的方便。
更贴心的是末班车时间。以前番禺站晚上9点多就没车了,想在西平西逛个夜市都得掐着表往回赶。现在末班车延到了10点半,下班后约朋友吃个饭、逛个街,慢悠悠回来也赶得上。有商户说,自从末班车延了,晚上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遇到人多的时候也不怕。就说周末吧,去肇庆玩的、回惠州老家的,人一扎堆,列车就跟“会喘气”似的,自动加开班次。广州地铁集团的人说,新运行图用上了“潮汐式”调度,人多就多开,人少就正常发,每天能多送30%的人,学生返校、周末出游再也不用挤成相片了。
细节处的心思更暖。站台新加了12块“一键换乘”的屏幕,点一下就知道地铁、公交怎么接,再也不用拿着手机翻半天。下雨天也不怕,2000把应急雨伞随时能借,地面铺了防滑的地垫,连墙角都装了导水槽,就算赶上“龙舟水”,上下车也稳稳当当。
现在出门,揣个手机就行。广州地铁APP里早就加上了城际的实时信息,几点发车、在哪换乘、要不要抢座,点开一看全明白。有次我从肇庆回广州,APP直接帮我规划了“城际+地铁”的最优路线,比自己瞎琢磨省了20分钟。
说真的,这趟快车带来的不只是快。以前觉得跨城上班是折腾,现在从佛山到广州上班,路上的时间比市区堵车还短;周末去惠州看海,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吃上海鲜,晚上赶回来都不耽误睡家里的床。
有人说,以前跨城像取经,现在出门如串门。这话不假。当番禺到肇庆只要1小时,当西平西的夜市能留住更多客人,当惠州的特产更快摆上广州的餐桌,大湾区的“1小时生活圈”就不是地图上的线,而是实实在在的日子。
不知道你有没有试过这趟特快?是省了时间,还是发现了新的生活可能?反正我已经盘算着,周末坐它去肇庆吃裹蒸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