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场边境摩擦竟迅速演变成武装对抗。5月底的小规模交火,到7月24日彻底爆发,泰柬两国一下子就站在了战争的边缘。
令人担忧。
边境地区炮声隆隆,双方已陷入互相指责的恶性循环。柬埔寨指责泰方先动手,而泰国则称是柬方向素林府社区发射了两枚BM-21火箭炮。
泰国随即出动F-16战机报复性轰炸,摧毁了柬方多处军事设施,这无疑将冲突升级到一个危险的新高度。
说实话,泰国第二军区司令的狂言实在让人吃惊。"三天内攻下柬埔寨"?这话听着像是挑衅,更像是在向国内民众展示军事自信。
军事专家分析,泰国确实在空军实力上占优势。F-16和"鹰狮"战机的出动,让柬方防不胜防。泰军此番行动之迅猛,似乎真想一举拿下争议区域。
战火无情。
据最新统计,冲突已造成双方数十人死亡。柬埔寨方面5名士兵、8名平民死亡,21名士兵受伤,50名平民受伤。泰国则有19人丧生,其中13名是平民。
平民伤亡,总是最令人痛心的。泰国已撤离边境四府近8万民众,柬埔寨也有上万名居民紧急撤离家园。战争的阴影,让无辜百姓流离失所。
我认为,这场冲突的根源远比表面复杂。表面上看是边境冲突,实则是一场历史宿怨与当代政治的复杂交织。
回溯历史,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就曾裁定柏威夏寺主体建筑归属柬埔寨。这一裁决依据是1907年法国单边绘制的边界地图,但对周边地带归属未作明确规定。
这就埋下了祸根。
2008年柬埔寨将柏威夏寺申遗成功后,两国关系进一步紧张。2011年,双方曾在此爆发持续数年的武装冲突,造成约20人死亡。
想想看,领土争端从来都是最容易点燃民族情绪的导火索。任何政府在这一问题上软弱,都可能面临国内强烈反弹。
泰国政坛内部也是一团乱麻。总理佩通坦因"通话门"事件被停职,面临终身不得参政的严重处罚。在这紧要关头,强硬对外似乎成了她挽回政治声誉的唯一选择。
她几乎是以通告的口吻宣布:"与柬埔寨谈判这件事已经结束,泰国军队已做好充分准备。"这番强硬表态,明显是在向国内选民表忠心。
政治算计,昭然若揭。
更复杂的是,洪森与他信两大家族原本交情不浅。现在却因国内政治需要不得不撕破脸,这让整个冲突蒙上了更深的政治色彩。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已致函联合国安理会,要求紧急召开会议进行干预。同时,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积极斡旋,呼吁双方停火。
但泰方态度强硬,要求柬方先停止军事行动。局势僵持不下。
事态恶化。
社交媒体上,两国民众也展开了另一场"战争"。从寺庙领土所有权,到传统舞蹈、服饰、食物起源,民族主义情绪被彻底点燃。
专家认为,冲突既有偶发因素,也有必然因素。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指出,两国争议区域边界划分未达成最终共识,对峙或低烈度冲突难以避免。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顾佳赟则表示,今年5月以来双方在外交、军事场合多回合角力,推高了各自国内民族情绪,增加了争议地区管控难度。
军事对峙的背后,往往是政治博弈的延伸。佩通坦与柬埔寨的强硬对抗,某种程度上是她自保的策略。转移国内视线,为自己赢得政治生存空间。
泰柬冲突再次提醒我们,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依然脆弱。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政治利益交织,随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地区冲突。
国际社会能否及时介入,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联合国与东盟又能发挥多大作用?和平的钟声何时才能再次响起?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边境炮火或许会暂时停息,但深层次的地区矛盾却不会轻易消散。
战与和,始终在一念之间。只是这一念之间,往往涉及太多政治算计与民族情感。对泰柬两国领导人而言,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与避免战争升级之间找到平衡,将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和平从来不是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