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双叒叕退群了,7月22日,美国又宣布要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可不是头一回,算上这次,已经是第三回了。
第一次在1984年,里根总统时期。第二次在2017年,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第三次就是这次,特朗普又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有意思的是,就在2023年,拜登政府才高调宣布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补交了拖欠的一大笔会费,足足有6.19亿美元。结果才过去两年,特朗普一回来,转头又宣布要退出了。
要说“退群”,美国这几年可真是轻车熟路,尤其是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第一次当总统那会儿,他就退了不少:世界卫生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现在他刚回白宫半年,老业务又捡起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了最新“受害者”。
为啥退?美国给出的理由听着挺耳熟,反以色列偏见,说组织对以色列不公平,特朗普觉得组织的理念跟美国不一样。机构臃肿、效率低,抱怨组织运作慢、花钱多。说白了,觉得这事对美国没啥好处,或者好处不够。
特朗普政府这次还特别点名,说组织搞的“多样性”“公平性”“包容性”这些议题是“分裂性”的,搞“政治正确”,不符合美国价值观。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不合特朗普的心意。
这次退出不是立马生效,按照程序,得等到2026年底才能完全退出去。也就是说,这一年多里,美国还有时间“反悔”。看看历史,这进进出出的记录也挺有意思:
1984年退:那会儿的理由是教科文组织“亲苏联”“效率低”“限制新闻自由”。
2017年退:直接导火索是教科文组织接纳了巴勒斯坦成为正式会员国。
2023年重返:拜登政府重新加入,补交巨额欠款。
2025年退:特朗普再次宣布退出。
这逻辑其实挺简单的,有利可图就参与,觉得吃亏或者不顺心就退出。所谓的“美国优先”,在特朗普这儿,就是“美国说了算”,别人得听我的,不听我就走人。
教科文组织是干啥的?
这个被美国嫌弃的组织,其实来头不小。它是联合国系统里的一个重要机构,1945年成立的。主要干三件事:促进全球教育发展、推动国际科学合作。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
宗旨是通过这三方面的国际合作,来增进理解,避免战争,维护和平。简单说,就是希望大家多交流、多合作、少打架。这本来是个挺好的事,但美国觉得这些事“不实用”,或者不符合它自己的利益和想法。
退出教科文组织只是冰山一角。看看这些年美国都退过些啥:
1982年:拒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85年:退出联合国国际法庭。
2001年:退出《反导条约》,还退出了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大会。
2018年:退出伊朗核问题协议,还说要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2020年:退出世界卫生组织,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2025年: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这路子就很清晰了,不按我的意思办,我就走人;你让我多出钱或者限制我,我就翻脸;让我遵守我不喜欢的规则,没门!这不像是在搞外交合作,更像是“掀桌子”,这桌饭的规矩不是我定的,我就把桌子掀了。
一个超级大国,今天签协议,明天就撕毁;今天说要加入合作,明天就拍屁股走人;该交的会费能拖就拖,不想交就退。就算它再有钱,军队再强大,它说出的话,做出的保证,分量还有多重?大家心里都得打个问号。
“契约精神”这个词,在美国这种反复横跳的操作面前,显得有点苍白。信誉这个东西,建立起来很难,摧毁起来却很快。地球离了谁都转美国退群退得挺“潇洒”,觉得自己很重要,走就走了。但世界不会因为美国退出就停止运转。说到底,特朗普退不退群,是他的事。但美国这样一次次退出国际组织和协议,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透支的是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影响力。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