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8日(周日),联合国针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全面重启,迅速对伊朗社会经济产生冲击。
据法新社、雅虎新闻证实,联合国此次制裁重启的原因,与伊朗核问题外交谈判的破裂直接相关。根据2015年签署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即“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中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英国、法国、德国三国正式触发该程序,导致多重限制措施于周日(9月28日)夜间正式生效。
本次重启的制裁主要针对与伊朗核活动、弹道导弹相关的交易,禁止各国与伊朗在上述领域开展合作。
伊朗明确表示反对,称制裁“毫无道理且不具合法性”;伊朗外交部同时呼吁国际社会不要执行相关制裁,并强调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与民众利益”。
货币贬值超10倍
制裁带来的经济压力,已直接发生在伊朗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据伊朗本土货币追踪网站的数据,周日(9月28日)上午,伊朗货币里亚尔对美元的黑市汇率一度跌至112万里亚尔兑换1美元,随后小幅回升至约110万里亚尔。货币数值较数年前的10万里亚尔兑换1美元,贬值幅度超过10倍。
70多岁的伊朗作家法里德・莫拉迪在接受采访时算了一笔账:目前伊朗市场上1公斤肉类的价格已达1000万里亚尔,折合约10美元。
他说:“对拿最低工资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款,一个普通家庭要怎么负担这样的开支?”
19岁学生阿米尔-阿巴斯穿着印有“铁娘子”乐队的 T 恤,手里攥着自己几年前买的吉他说:"当初买这把吉他花了3000万里亚尔,现在同款吉他已经涨到3亿里亚尔(不到300美元)了。就因为制裁导致没法进口,价格翻了10倍。”
他同时担忧,药品等关键物资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影响患者就医。
人们的心态不同
面对生活压力的陡增,伊朗民众的心态也各不相同。
56 岁的研究员纳西姆・康帕尼此前曾在国外生活多年,刚返回伊朗不久便遭遇制裁重启。
她说:“物价、美元、黄金,所有东西都会涨,普通人根本过不了正常生活,我已经开始考虑再次离开伊朗。”
她担忧地表示:“长期下去,社会问题恐怕会加剧,可能引发犯罪和童工现象。”
19岁的学生迈尔沙德认为,制裁将使伊朗在国际上被孤立,年轻一代的发展机会也会随之减少。
33岁的德黑兰居民赫莉亚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她表示自己正为新居购置家具,但短短三天内,多家商铺的报价接连上调。
她说:“不等美元涨价,东西已经贵得离谱。肉价、打车费,样样都在涨,日子越来越难。”
对于伊朗被制裁,她仍保持着乐观:“以前美元兑里亚尔到10万的时候,我们挺过来了;现在到了110万,我们还是站着的,伊朗人过日子靠的就是希望,这份希望我现在还没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