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2025出生人口回落?产房空60%,破局政策已到!

发布日期:2025-10-10 11:48 点击次数:73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表姐在妇幼保健院上班,前阵子跟我吐槽:今年上半年产房空置率超60%,建档孕妇比去年少了快三成。

她接触的孕妇里,30岁以上的占了六成多,有个35岁的孕妇边输液边改方案,说‘休完产假岗位就没了’。 这哪是生孩子? 简直像在打仗。

一、适龄女性少了20%,生孩子的人正在“消失”到35岁的女性是生育主力军,这支队伍正在快速缩水。

2020年还有1.5亿人,到2025年预计只剩1.2亿,五年少了3000万。 北京延庆区今年一季度出生登记372例,比去年降了30%;河北承德的孕妇产前筛查人数跌了35%。

“我们公司2018年还有十多个女同事聊备孕,现在30岁以下的只剩3个,其中两个明确说‘近几年不考虑’。 以前25岁当妈很常见,现在30岁没结婚的一抓一大把。 ”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陈薇说,“上周部门聚餐,8个女生里6个单身,年轻的28岁。 ”

晚婚导致晚育。 妇幼保健院的数据显示,30岁以上孕妇占比从2015年的45%飙升到2025年的62%。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3-30岁,现在很多人35岁才生头胎,卵巢功能下降,怀上难。 ”生殖科医生王琳指出,“去年我们科做试管婴儿的,35岁以上患者占了58%。 ”

二、养个孩子要花百万? 普通家庭被“经济账”压垮

“奶粉每月1500,尿不湿200,早教课一年8000,幼儿园每月3000……”在二线城市工作的李阳算完账摇头,“我俩月薪加起来1.2万,房贷5000,养一个孩子每年至少6万,哪敢要二胎? ”

养娃成本正在吞噬家庭收入。 权威机构测算,0-22岁平均花费50万-62万,一线城市接近百万。

其中教育支出占比高,北京海淀区家长透露:“从幼儿园到高中,课外班每年要花8-10万,学区房每平米贵3万,60平老破小就要500万。 ”

2025年国家推出育儿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湖北天门对二孩三孩家庭补助超9万。 这些钱在高昂成本面前显得杯水车薪。 “补贴能买半年奶粉,学区房的缺口怎么补? ”

李阳反问,“我朋友在深圳,孩子上私立幼儿园每月1.2万,补贴连半个月都撑不住。 ”

棘手的是隐性成本。 32岁的张婷辞职带娃两年,抑郁后重返职场发现:“同等条件下,企业愿意招没生过孩子的。 上次面试,HR问我‘三年内有没有生育计划’,这种问题根本没法答。 ”

三、职场歧视+“丧偶式育儿”,女性在夹缝中生存

“预产期前一周还在加班,就怕休完产假岗位被顶替。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刘敏说,“同事小王休完产假回来,客户全被分给了新人,现在只能做些边角料工作。 ”

职场对生育女性的排斥从未消失。 某招聘平台调查显示,63%的企业在招聘时优先考虑已婚已育女性,35%的HR会暗中询问生育计划。

28岁的赵琳面试时被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 ”“我说‘近两年不考虑’,对方才露出笑容。 ”

家庭内部的失衡让人心寒。 “老公每月赚8000,从不主动管娃。 ”在社区当会计的王芳说,“孩子半夜发烧,他睡得像死猪,我只能自己打车去医院。 两年下来,我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 ”

这种“丧偶式育儿”正在摧毁婚姻。 某离婚调解机构数据显示,因育儿矛盾离婚的夫妻占比从2018年的12%上升到2025年的27%。

“孩子出生后,我们半年没说过十句话。 ”刚离婚的陈浩说,“她嫌我不管孩子,我觉得她太矫情,最后只能分开。 ”

四、政策在发力,改变需要时间

破局措施正在落地。 四川、广东放宽生育登记限制,非婚生育可领生育津贴;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试管婴儿费用降了40%;今年秋季学期,1200万家庭免除公办幼儿园大班保育费。

企业也在转变。 某互联网公司推出“生育友好岗”,允许宝妈错峰上下班;上海给企业发产假社保补贴,最高可达工资的50%;广西将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近六成地区生育津贴发到个人手里。

社会观念悄然变化。 35岁的周明主动休了30天陪产假,回来后学会换尿布、做辅食;“男性育儿群”成员突破50万,每天分享带娃经验;某商场出现“爸爸育儿室”,配备尿布台和温奶器。

“这些改变像春雨,现在只湿了地皮,要渗到根里还得等。 ”人口学家陆杰华说,“7年新生儿还有1758万,跌到2023年的902万用了六年,回升同样需要时间。 ”

当30岁未婚成为常态,当养娃成本超过家庭年收入,当职场歧视遇上“丧偶式育儿”,我们究竟在等待什么? 是继续抱怨“年轻人不愿生”,还是该问问: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