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美军早已淘汰的装备,中国为何还在造?坦克登陆舰的生存之道

发布日期:2025-08-04 04:21 点击次数:126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前言:坦克登陆舰是二战时期广泛使用的一种舰艇,其作战方式是顶着敌方火力冲到岸边投放坦克。从现代战争的视角来看,这种舰种已经相当落后。美军早已摒弃了这种依靠冲滩让坦克和步兵登陆的传统作战模式,转而采用两栖攻击舰。中国海军虽然也在朝着美军的两栖作战模式转型,却依旧在建造这种落后的坦克登陆舰,这背后究竟有何用意呢?

一:在中国海军服役半个世纪的坦克登陆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实施两栖登陆作战,需要配备各种功能不同的登陆舰艇。英国提议由美国负责设计和建造船坞登陆舰(LSD)、坦克登陆舰(LST)、中型登陆舰(LSM)、人员登陆舰(LCI)、坦克登陆艇(LCT)、机械登陆艇(LCM)等多种两栖舰艇,之后再租借给英国。其中,坦克登陆舰在两栖作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主要负责直接抢滩,卸载各类车辆和补给品。其设计图于1941年12月确定,结构较为简单,采用双船壳和平底设计,驾驶台与轮机室位于军舰后方,舰体内部有一层贯通全长的车辆甲板,可装载17辆LVT4型登陆战车,主甲板也能停放各类车辆或军需物品,还可挂载2至6艘LCVP小艇,最高航速为11节。舰艏是能向两侧开启的大门,内置一块着陆板,配备1门76毫米炮、1门40毫米炮以及6门20毫米机炮。航海电子装备较为简单,有的没有安装雷达,有的在桅杆上装有雷达,还有些军舰配备了无线定位仪。

1942年2月6日,美国正式批准了这项史上规模最大的造舰计划。由于美国沿海的重要造船厂当时都在紧急建造各类主战舰艇,而登陆舰的需求又十分迫切,于是美国在内部河道海岸边建造了规模不大的造船厂,开始铺设龙骨。10月份,第二批军舰就已下水,到12月底已有23艘。之后,每2个月就能建造1艘,1942-1945年间共建造了1051艘。第一代的LST-1型原计划建造490艘以上,但随着第二代改良型设计完成,美国海军取消了100艘第一代的订单,第二代仅生产50艘就停止了,随后开始建造第三代LST-542型,共612艘。这些坦克登陆舰从地中海、大西洋到太平洋,参与了登陆非洲、意大利,反攻欧洲以及进攻日本的跳岛战略等众多战役,几乎每场战役都有它们的身影,在战场上共损失了43艘。由于装载量大,且直接在一线火力下突击,一旦被击沉,就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二战结束后,美国无需保留庞大的舰艇规模,大量军舰作为剩余物资被出售给世界各国海军,坦克登陆舰也在其中。

1946年,美国国会同意将美国海军271艘剩余舰艇无偿提供给当时的中国,其中海军、轮船招商局、民生公司、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船运大队、江南造船所等机构陆续接收或购买了30余艘坦克登陆舰,有的用于军事,有的则作为商(货)船从事商业运输。并且分别将坦克登陆舰、中型登陆舰、步兵登陆艇、坦克登陆艇命名为中、美、联、合。第一艘被解放军获取的是8艘“合”字坦克登陆艇中的“合永”号。该艇于1947年1月20日刚由美军移交,6月7日上午被派去封锁苏北沿海,在追逐渔船的过程中,被渔船引诱到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扁担港南岸北村附近的浅水区域,一下子被沙子牢牢吸住。闻讯而来的1000余名民兵将这艘军舰团团围住,舰员躲入舱内不肯出来。民兵谎称要为军舰补充粮食和淡水,将艇长候景准尉骗离舰艇,随后强行登艇,俘虏了“合永”号。

第二天,民兵趁涨潮用人力将这艘军舰拖离搁浅区域,驶入射阳河停泊。由于民兵不会操作军舰,原艇员都留在艇上,还派了一个班的战士在艇上警卫,许多部队都组织干部战士上去参观。到了9月28日,看守的班长上岸领取食品,原艇员趁机将看守战士反锁在舱内,然后驾舰出逃。但由于不熟悉河道,结果又在海口南岸搁浅,原艇员弃艇北逃,被当地民兵俘虏。“合永”艇被上交给华中军区海防纵队,之后抽调战士组成新艇员,参与过打击海匪船的行动,1948年4月在盐城市大丰区三龙镇斗龙港被飞机击沉,全艇人员伤亡过半。“合永”艇被炸沉约一年后,轮船招商局的“中102”坦克登陆舰于1949年4月11日在黄埔码头搭载2500余人从上海黄埔码头出发前往福建,船上的伞兵第三团团长刘农瞍宣布起义,要求船长转航青岛,于15日清晨6时抵达连云港,遭遇岸上射击,起义人员上岸与解放军接洽,随后进入连云港,成为解放军第一艘美制坦克登陆舰。

在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还缴获了“美盛”和“联光”步兵登陆舰,以及一艘由坦克登陆舰改装的“兴安”号修理舰。随着解放军向南推进,一部分登陆舰逃往台湾,一部分逃往香港,一部分被遗弃在大陆,共有17艘坦克登陆舰加入了人民海军,部分船况不佳的则进入航运部门。这批美式坦克登陆舰因其吨位大、吃水浅、容积可观,除了在登陆演习中运送坦克和步兵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物资运送任务。海军对这些老舰进行了精心维护,一直使用到九十年代中期,所有仍在服役的坦克登陆舰都更新了通信设备,换装了新式的导航雷达和搜索雷达。这些坦克登陆舰以中国的大山命名,如“井冈山”“紫金山”“大别山”等,舰号以3或9为开头,这种命名方式和舰号一直沿用至今。这些舰龄约五十年的“老寿星”已全部退出作战序列,现有一艘大别山号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二:国产坦克登陆舰的发展历程

海军刚建立时,没有一艘国产登陆舰艇,只有缴获的17艘坦克登陆舰和数十艘登陆艇。在50年代初的沿海岛屿登陆作战中,解放军深刻认识到登陆舰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生产小型登陆舰艇。先是仿制苏制T4级登陆艇,之后自主设计生产了数百艘067、068、069以及271型登陆艇,载运能力从数吨到100多吨不等,成为沿海边防部队的运输装备。在此基础上,从60年代起开始研发大、中型登陆舰船,1966年开工建造第一艘073型坦克登陆舰。该舰排水量850吨,可运载3辆主战坦克或6辆轻型坦克。第一艘073坦克登陆舰在试航中暴露出诸多缺陷,未进行大量建造,直到80年代才建造经过改进的0731II登陆舰,其排水量增大到1460吨,可运载6辆主战坦克或8辆水陆两栖坦克。第一艘731II型建成后,进一步改进的073A坦克登陆舰也随之投入量产。073A可携带1艘724型气垫登陆艇,配备1座全自动M37毫米双管舰炮和40管122毫米火箭炮,建造数量达到两位数。

中国海军在80年代后还装备了074和079两种中型登陆舰。排水量714吨的079登陆舰是应越南要求研制的,可载运5辆主战坦克,最高航速12节,首舰于1976年7月下水,接近完工时,由于中越两国关系发生变化,该舰改为自用。该舰登、退滩性能良好,造价低廉,产量达数十艘。但由于采用平底结构,航速低,抗风浪性差,中国海军在90年代又研制了074型登陆舰,其排水量486吨,最高航速18节,吃水浅,冲滩性能优越,非常适合近海登陆,载运能力150吨,战时承担登陆作战任务,平时用于运输。随后又推出074A型,标准排水量650吨,一次可运送3辆主战坦克或6辆水陆两栖坦克,也可根据作战需求混合装载弹药、燃料或油水补给。与其他登陆舰船不同,074A型采用双舰体结构,这种设计增强了舰艏浮力,在登陆卸载时,不需要等到冲滩才打开登陆艏门,而是在接近岸边时提前打开折叠式跳板,十分有利于快速登陆。但这些中型登陆舰吨位、航速偏小,无法再作为登陆的先锋,直到1979年成立海军陆战旅时,美制坦克登陆舰一直是中国海军的主力两栖舰艇。

1975年,中国海军启动了对航速突破18节的大型坦克登陆舰的研制计划,其研发过程参考了美国“新港”级坦克登陆舰的部分设计理念。首艘该型舰艇“云台山”号于1976年在上海中华造船厂正式动工建造,到了1978年,这艘排水量达3172吨的072型坦克登陆舰被交付给东海舰队投入使用,其单次运载能力足以支撑1个中型坦克连与1个步兵连在远海区域执行任务。072型坦克登陆舰建成3艘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又开工建造072II型坦克登陆舰。072II型与072型在整体设计上基本一致,不过拆除了4座25毫米口径火炮,转而安装了1座双联装57毫米舰炮和3座双联装37毫米舰炮,舰尾部分被改造为直升机起降平台,能够搭载1架直-8型直升机,不过并未配备机库。进入21世纪后,072II型又进行重大升级,发展为072A大型坦克登陆舰,舰内设有贯通式的坞舱,车辆与载艇可从舰艏和舰尾进出,艉部的开口设计让小型登陆艇、水陆坦克以及气垫登陆艇的快速进出变得十分便捷。前期生产的072A仅配备1座76F双联装37毫米舰炮,后期生产的072A则换装为1座单管30毫米全自动舰炮。整艘舰外观简洁、线条流畅,极具现代美感,整体封闭式的舰桥设计也一改072型舰此前杂乱的风格。

三:为何看似落后于时代的坦克登陆舰仍在继续存在

在现代战争里,传统的登陆作战模式属于风险极高的作战方式之一。登陆地点的选择必须限定在特定海岸,作战时要依靠强大的火力展开正面强攻,而防御方往往配备大量反舰导弹和坚固的滩头防御体系。大型登陆舰在海上航行时,速度仅为8-18节,比现代商船还要慢,极易成为各类岸舰导弹的攻击目标,一旦被击中受损,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登陆船队需在距离海岸2-5海里的海域,让海军陆战队换乘登陆艇上岸,大量登陆艇在敌军火力范围内抢滩登陆,是整个战役中最为艰难的阶段。随着登陆艇不断向岸滩靠近,敌军的各类火力会对登陆舰船展开猛烈打击,在登陆阶段,不仅难以清除水雷和障碍物,还容易遭到岸上各种火力的攻击,从而付出高昂代价。登陆艇的速度越慢,遭受的损失就会越严重。从历史战例来看,在当今的战争环境下,登陆艇的机动性和抢滩速度甚至直接决定着登陆战役的胜负。

从20世纪50年代数十吨级的小型登陆艇,到如今40000吨级的大型两栖攻击舰,中国海军的两栖登陆作战装备一直在持续升级。针对传统登陆作战存在的不足乃至缺陷,两栖登陆作战逐渐向超视距远程攻击的方向发展。随着071型船坞登陆舰、075型两栖攻击舰以及气垫登陆艇的列装,中国海军也朝着这一方向稳步迈进。071型船坞登陆舰整合了坦克登陆舰、武装运输舰与两栖货船的功能,舰上可搭载数百名士兵、数十辆装甲车辆,还能携带4艘气垫登陆艇用于运送主战坦克上岸。舰尾通常搭载2-4架直-8型运输直升机负责垂直运输任务,其运载量和续航能力是072型坦克登陆舰的数倍,并且配备4座近防武器。在战时,它能从距离海岸30-40海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利用气垫登陆艇和直升机对敌军的防御薄弱环节实施突击,不受水文、岸滩和水中障碍的限制,1艘071型船坞登陆舰一次就能输送1个营级突击兵力,大幅提升了登陆部队的上岸速度。

借助071型船坞登陆舰,中国海军初步具备了超地平线登陆作战能力,但071型船坞登陆舰并非直通甲板,其飞行甲板仅能同时供2架直升机起降,这限制了垂直登陆的兵力规模。即便把所有071型船坞登陆舰的力量集中起来,也只能通过空中输送1个营的兵力,而且没有配备空中支援直升机。为解决这一问题,拥有直通式甲板和大型机库的075型两栖攻击舰应运而生。075型两栖攻击舰能够同时搭载登陆艇、装甲车辆和大量兵员,不过其主要作战方式是利用直升机实施超视距垂直登陆并提供空中支援,可成建制地运载大量兵力和装备,采用垂直与平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立体化登陆作战。虽然中国的船坞登陆舰和075型两栖攻击舰的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先后建造的数十艘072型坦克登陆舰目前仍是中国海军的主力大型登陆舰。这种登陆舰无法实现均衡装载,不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登陆,尽管加装了直升机甲板和坞舱,但舰上设施较为简陋,无法为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提供有力支持,作战能力受到明显限制,不过目前仍在继续生产。

四:坦克登陆舰的存在缘由

中国是全球唯一同时发展坦克登陆舰和船坞登陆舰的国家,海军装备涵盖了所有两栖舰艇类型。战区主要分为两类,第一个是台湾海峡,在这一方向需要进行战区规模的大规模登陆战役,需动用全部两栖舰艇展开一场正面交锋的登陆战;第二个是南海,该方向的作战规模较小,主要是小规模的岛屿登陆战。与071型船坞登陆舰相比,坦克登陆舰的用途较为单一,对滩头条件要求较高,而且071型船坞登陆舰能更好地完成坦克登陆舰所能执行的任务,此外,两种登陆舰的登陆方式差异较大,混合使用会增加指挥难度。不过,中国海军在台湾海峡的登陆地点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对方已进行了严密布防,防护能力较弱的气垫登陆艇显然不适合正面强攻。如果多艘072型坦克登陆舰直接将成建制的合成营输送至海岸,就能迫使敌军从其他方向调兵回援,一旦敌军防线出现薄弱环节,就是071型登陆舰发挥作用的时机。形象地说,坦克登陆舰就像是正面作战的“正兵”,而071型登陆舰则是出奇制胜的“奇兵”。

在071型船坞登陆舰问世之前,大量部署在东海舰队的072型坦克登陆舰是中国海军唯一能整建制运送1个坦克连的登陆舰艇。在登陆作战中,登陆舰必须一次性运输足够的部队,以占领滩头、击退反击并等待后续部队,登陆作战最初的24小时决定着整个登陆行动的成败。当年设想的登陆作战属于高强度战斗,要求坦克登陆舰一次性运载20辆坦克装甲车辆或1个步兵营,以最高速度穿越台湾海峡,登陆后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072型坦克登陆舰的设计航速为18节,实际航行中能达到20.8节的高速,仅需一个夜晚就能横渡台湾海峡。072型坦克登陆舰还配备4门57毫米双联装舰炮,在作战时,先在安全距离放下水陆坦克和冲锋舟泛水上岸,随后紧随其后直接冲滩,一边投放中型坦克,一边用自身火炮压制岸滩目标,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但全球仅有30%的海岸区域适合这种作战方式。

1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可运载1辆主战坦克或2个装甲步兵班,1艘“欧洲野牛”级大型气垫登陆艇能运载3辆主战坦克,不过气垫船存在明显缺陷,即防护能力较弱且续航力仅300海里。虽然气垫登陆艇能够在70%的海岸区域实施登陆,但除了航速较快外,缺乏有效的防护手段,对敌军而言无疑是理想的打击目标。美国海军在使用LCAC气垫登陆艇时,也不敢在敌军防守严密的滩头阵地实施突击,而是强调选择防守薄弱的地段;即便进行正面突击,也必须确保能够压制敌军的火力。1艘071型登陆舰出动4艘气垫登陆艇,一次可运载4辆主战坦克或8辆步兵战车,兵力数量并不多,若要输送1个完整的合成营,需要多次往返,这就可能导致部队尚未完成集结就遭受敌军反击。而1艘072A型坦克登陆舰一次可运送十余辆主战坦克,3-4艘072A型坦克登陆舰就能输送1个重型合成营登陆,足以抵御敌军1个旅的反击,当然,这一前提是敌军的防御火力已被海空军火力压制。

在南海方向,岛礁星罗棋布且礁盘众多,作战的激烈程度和范围都相对有限,主要以战舰和战斗机为作战主力。坦克登陆舰主要用于快速运送增援兵力,以加强岛礁的防御力量。西沙海战后,南海舰队曾向西沙群岛运送了9辆63式水陆坦克和1辆63式装甲输送车,以弥补岛上重武器不足的问题。不过,南海舰队装备的079型坦克登陆舰航速仅为12节,073型坦克登陆舰的航速也只有16节。在执行紧急任务时,“野牛”气垫登陆舰虽能以55节的高速航行,但从三亚到330千米外的永兴岛,航程仅能往返一次,对于南沙群岛则无法抵达。072型坦克登陆舰仅需10个小时就能将1个坦克连送达西沙,其续航力达到3000海里,自持力为20天,舱内面积达750平方米,装载2000吨货物也毫无压力。其优良的远洋性能完全能够在南沙群岛海域航行,而073型、079型登陆舰的续航力仅为1000海里,自持力7天,装载量仅260吨。

五:结论

未来,中国海军将拥有世界一流的两栖舰艇部队,可能会组建6支两栖打击群。按照1个两栖打击群由1艘两栖攻击舰和2艘船坞登陆舰组成来计算,共将拥有6艘大型两栖攻击舰和12艘071型船坞登陆舰,这样就能确保在全年任何时间都有1-2支两栖打击群可执行远洋两栖作战部署任务。在未来的两栖作战中,将海军陆战队立体投送上岸已不再是难题,而072型坦克登陆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可承担军中运输任务,或者在无需冒险进入滩头的情况下,运送后续大量陆军部队上岸作战。作为两栖打击群的补充力量,用两栖攻击舰运送陆军部队略显浪费,使用民用商船又只能在港口进行装卸,而采用冲滩登陆方式的坦克登陆舰仍有其用武之地。因此,持续建造看似过时的072系列坦克登陆舰,仍是契合现实需求的明智选择。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