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向中国喊话,要求中国将美国大豆订单“翻四倍”。 但一个月后,美国农业部的周度报告显示,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已连续数周归零。 中西部农田里的大豆价格跌至近年最低点,而特朗普在佛罗里达的高尔夫球场上
中国对大豆的精准反制,直接击中了特朗普的政治命门。 美国中西部农业州如艾奥瓦、伊利诺伊是特朗普的传统票仓,当地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依赖对华大豆出口。
2025年3月,中国将美国大豆关税从3%大幅提高至97%,同时提前囤积了近千万吨美国大豆,为加税预留了缓冲期。
随后,中国迅速转向巴西和阿根廷采购,2025年巴西大豆产量超过1亿吨,其中大部分流向中国。 美国农业部长不得不承认,豆农正经历“非常困难的时期”。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美国国内引发连锁反应。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对华关税让每个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
2025年4月,美国多地爆发抗议活动,从纽约到旧金山,民众高举“停止关税”的标语。 甚至传统支持共和党的“红州”如亚利桑那、缅因州也加入诉讼行列,在联邦法院挑战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合法性。
与此同时,超市货架上鸡蛋价格飙升,一度引发“鸡蛋荒”,餐馆不得不在菜单上增设“鸡蛋附加税”。
特朗普的执政基础正在松动。 RealClearPolitics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在2025年8月跌至43%,为上任以来最低点。
共和党在国会政党支持度民调中被民主党反超3个百分点,2026年中期选举可能失去两院控制权。
而特朗普团队内部矛盾公开化,关税政策出现“朝令夕改”的混乱信号。4月22日,特朗普突然表态称“145%的对华关税过高”,承诺大幅降低,但白宫随后又强调“不会改变立场”。
贸易战的副作用正向金融领域蔓延。 2025年4月,美元指数跌破98点,年内累计下跌近10%。 高盛报告指出,美元存在20%的估值泡沫,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速了贬值。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加速,俄罗斯切断卢布与美元结算、中国抛售美债增持黄金、沙特不再续签石油美元协议。 美元在全球结算中的份额已从2001年的73%降至如今的47%。
中国的反制并非盲目出击,一方面,通过推广低蛋白饲料技术和国内大豆振兴计划,2025年大豆进口量预计比2024年减少1000万吨。
另一方面,稀土出口管制成为另一张王牌,中国在全球重稀土精炼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一措施直接冲击美国高科技制造业。
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出口额在2025年前8个月增长20%,通过东南亚中转规避美国关税壁垒。
为安抚农民,特朗普政府启动援助计划,用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的收入补贴豆农。 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难以根治问题。
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达123%,每年利息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
若持续扩大农业补贴,将进一步推高财政赤字。 而中国商务部在9月25日明确表态:美国必须取消不合理关税,才能为谈判创造空间。
截至2025年9月,中美平均关税税率已分别升至32.6%和57.6%。 但贸易赤字并未如特朗普所愿缩小,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反而扩大至2955亿美元。
特斯拉上海工厂占全球产能一半,苹果在越南的生产良率仅80%,远低于中国的95%,这些数据揭示美国企业难以彻底脱离中国供应链。
正如美国前财长耶伦所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非常混乱,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