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一所中学的老周老师退休时对工资单有些发愁,担心自己身为“退休中人”,会不会因为新旧制度交替而少拿退休金。可社保局拿出测算表细算后,他发现养老金里不仅算进了三十多年的工龄,还多了过渡性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项“隐藏牌”,每月比老制度还多拿了800元。
原来,像老周这样在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之后又在制度改革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被称为“中人”,他们正好夹在新老社保制度之间。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主要由财政按工龄和职称支付;改革后,开始和企业一样,按个人缴费和统一公式计算养老金。为保障“中人”不吃亏,政策专门设计了过渡衔接办法,把改革前的工龄作为“视同缴费”,再加过渡金和职业年金,确保养老金既承接老办法的厚度,又稳稳跟上新办法的增长。
以老周老师为例,他1982年参加工作,到2017年退休,视同缴费年限32年,实际缴费3年。按这一算法,每月可以领到约2496元的过渡性养老金,相当于工资的“老本”部分被打包补偿进来。2014年改革后,单位还为他每年缴纳职业年金,相当于国家强制多给一份补充养老保险。经过三年缴纳并计入投资收益后,老周职业年金账户累积了4.5万元,平均每月还可以多领324元。养老金新算法的核心,是把老工龄、个人缴费和投资收益三类收入都合起来,确保待遇比老办法只高不低。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4到2024年这十年作为过渡期,国家还制定了“新老对比发放法”:每年对退休“中人”用新旧两种算法核算养老金,哪个高就按哪个发,还额外发一份“过渡补贴”,到十年后才全部切换到新制。像老周2017年退休时,新办法算出来4200元,老办法只有3800元,于是按高的标准发放,外加每年递增的过渡补贴。刚退休那年,过渡补贴能拿到1260元,加在一起每月实际入账达到了5460元,远比原先工龄算法更宽裕,这份上涨还会随着年份递增。
一些“中人”可能担心退休早反而吃亏。其实政策设计做了公平的考量。工龄越长,视同缴费年数越多,过渡金也越丰厚。职业年金作为一笔终身领取的补充,活得久的人能一直领,账户里的钱用完后国家还担保继续发。即使过渡期结束、全部转入新方案,原先的过渡金和职业年金也已经打好底子,不会出现养老金下降的情况。
所有这些规则,背后主旨都很清楚,就是让这些为国家服务大半辈子的“中人”们安心,不用因制度切换而担心吃亏。像老周现在每月都能稳定领到比在职时还接近的收入,他就说,“老本稳稳在手,再也不犯愁退休金的事。”很多像他一样的退休职工,或许只要明白了养老金里的“过渡暗账”,也能坦然享受政策带来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