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0亿险资入市背后的玄机
最近看到太平资产、人保资产这些险资大佬纷纷获批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规模已经达到2220亿元。说实话,这消息一出,朋友圈里各种解读都有。有人说这是超级大利好,A股要起飞;也有人说这是来割韭菜的,得赶紧跑路。
但我想说的是,利好利空这事儿吧,就跟"小马过河"一样,全看你是站在什么立场。机构有机构的算盘,散户有散户的想法。很多时候所谓的利好利空,就是做给散户看的。当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利好的时候,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看看这些险资的投资风格就知道了:低波动、高分红。他们持仓市值超10亿元的个股都是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这种稳健型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大资金追求的是长期稳定收益,而不是短期暴利。
二、中国平安的"突然"上涨真相
说到这儿,我想起中国平安6月份的那波行情。当时公告说融资成功,市场毫无反应。结果到了六月底突然启动,很多人说是因为海外环境向好。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机构怎么可能打无准备之仗?他们早就开始布局了,只是大多数人没看出来罢了。有人可能会说:"你吹牛吧?机构的行为你能看出来?"其实还真能。通过长期积累的交易行为数据,经过大数据模型计算,就能看出不同交易行为的特征。
这张图里的橙色柱体就是"机构库存"数据,代表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红色框部分就是很多人认为市场风险导致股价停滞的时期,实际上却是机构在故意诱空。如果你能看到这些数据,还会觉得股价没涨是因为利好没用吗?
三、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机构的一举一动都有其目的。但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而是他们在做什么!股价涨起来后随便找个理由都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但问题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热衷于找理由?因为这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啊!看看新闻又不要钱。但投资可不是买彩票碰运气。
机构建仓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们要买够筹码又不能被发现,只能反复震荡。本质上是买多卖少,但从单日交易中根本看不出来。现在的监管这么严,大单买入肯定会被发现异动,所以都是小单买卖。
看看这几只股票,"机构库存"数据活跃时间都很长,但股价却没怎么涨。特别是红色框部分,股价在跌但机构却越来越积极。这样的股票不值得关注吗?那些当天大涨的股票反而可能是别人炒剩的冷饭。
四、看清真相才能把握机会
回到开头的2000亿险资入市消息。现在你应该明白了:重要的不是消息本身好坏,而是大资金怎么利用这个消息。
他们可能会利用好消息推高股价吸引跟风盘出货;也可能利用坏消息砸盘收集廉价筹码。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最需要的是看清交易行为的真相。
量化数据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此——还原市场真相。通过长期积累的交易行为特征分析,我们才能摆脱被消息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
记住:在这个市场上,永远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想要成为那少数人之一,就必须学会用少数人的视角看问题。
声明:
本文所提及的相关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整理而成。如有任何数据或信息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删除处理。
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投资标的或操作建议。任何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行为均属诈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