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结束后,官方统计我军牺牲6000多人,负伤2万多人。但有个团级单位的332名战士既没立碑也没留下名字,218人被俘,其中104人直接扔了枪投降。这场仗打下来,他们的结局成了争议最大的话题。
1979年2月17日,我军从广西云南方向进攻越南。50军150师是个临时扩编的部队,开战前刚把兵员从6000人加到1万多人,新兵占大头。原本这支部队是预备队,后来因为战场需要被派上一线。3月5号上面已经下令全军撤退,可他们坚持要去打仗,最后被批准在越南高平地区清剿残敌。
他们接到的任务是扫荡越军工事,寻找我军失踪人员和烈士遗体。3月7号开始进攻,打了两天就拿下三个阵地,光一个高地就打死越军54人。当时越军在那个高地上还准备了棺材,结果自己成了烈士。看起来部队打得很顺手,但没过几天形势急转直下。
3月10号晚上,150师突然让448团原路返回。部队收拾东西等了一晚上,等到半夜也没收到具体命令。第二天早上领导决定先原地防御,等进一步通知。结果到11号中午,师部又改口说要从另一条小路回国。这时候越军已经发现他们要撤退,开始打埋伏。
448团分成两队撤退,前面一队带着两个营走小路,后面跟着主力。那条山路又窄又险,几百人只能排成一列慢慢走。12号早上走到那嘎村附近,前面的队伍突然被越军伏击。子弹打过来时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不少人当场牺牲。队伍被冲散成好几段,其中两个营被包围在山上。
团指挥部联系师部请求返回大路撤退,师部回复说让450团来接应。可等了一整天都没等到支援,后来才知道是师里的工作组不让动。他们坚持要部队继续往前打,说"白天打不下晚上打"。没办法,448团只能自己想办法突围。当天晚上他们分成两路进攻,结果摸黑前进时又被越军火力挡住。一半人冲过封锁线后,又被分隔在三座山上,互相都联系不上。
这时候部队已经断粮断水,有的人开始嚼树叶,有的人喝带有尸体的脏水。15号下午,团指挥部带着后面一队人终于和大部队会合,但前面被围的两个营和穿插上去的分队都没消息。这些人只能自己想办法突围,可弹药耗尽,体力也快没了。
被围的战士分成小组尝试突围,但每次都被打回来。到15号只剩十几个人了,他们最后集体跳下悬崖,只有两个伤重的被俘。另外三座山上的士兵更惨,最后剩下104人,实在撑不住了就举手投降。这些被俘的人里,有104个是直接扔了枪出来的。
战后统计显示,448团总共失踪牺牲332人,但烈士陵园里没他们的名字和墓碑,只有张证明书。很多人说他们是耻辱,但也有人觉得他们打到最后已经尽力了。被俘的战士回国后一直背着骂名,有的连家属都不敢告诉实情。
这场仗打下来,最让人想不通的是指挥问题。部队刚扩编完就上战场,训练时间都不够。撤退时命令又反复变动,导致被敌人包围。许世友将军后来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救援,但实际救援根本做不到。战士们在绝境中的选择,到底是临阵脱逃还是被迫投降,到现在也没个准说法。
战士们的故事很多年后才慢慢浮出水面。有人回忆说当时根本不知道该往哪走,通讯设备又坏了,只能靠猜。被俘的人回国后没人给他们正名,连战友的墓碑都摸不着。这场仗的细节,可能这辈子都解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