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中国基建奇迹背后从艰苦起步到高速发展展现拼搏与为民服务精神

发布日期:2025-10-08 11:45 点击次数:70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新中国刚成立时,基建条件那叫一个简陋。全国只有8万多公里公路,铁路才两万多公里,连高速公路都没影儿。钢铁年产量不过15万吨,人均电量比非洲不少国家都低。用今天眼光几乎没啥基础可言。

国外很多人觉得,像那样底子薄的国家,七八十年发展了也就那样,穷着过日子是理所当然。但中国的故事不走寻常路,几十年下来,钢铁产量居然甩开一大堆国家,高速公路和高铁长度那是全球第一,电力供应更是稳得很,就连偏远山村也都通了水通了电通了网。

这背后,不单是速度快,更是个“拼命”精神。想想2015年北京三元桥换轨,别人估计得几年,中国只花了43小时,周五晚封路,周日下午就通车,没耽误人坐班。这效率让人佩服。2018年福建龙岩火车站改造,9小时搞定,现场1500人齐上阵,机器设备齐备,一气呵成。

这“神速”可不是偶然。解放初期,战士们提着铁锤沿着陡峭山路凿山,战胜高原反应,在冻土和大风沙中修铁路,哪怕流血受伤也没喊停。50万建设者用扁担扛土越50公里,成就了攀枝花钢铁基地。铁人王进喜冒着危险救油井,直接“跳进”泥浆搅拌。新时代的治沙队伍,还在酷暑和风尘暴里筑起了300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把沙漠硬生生变成绿地。

中国基建的精神,跟别人不太一样。咱们不图暴利,只求回本。西方国家收费公路多半是稳赚生意,而中国绝大多数高速收费有期限,收费期满就免费。深圳甚至花钱买断高速经营权,让百姓开车省钱。

更牛的是那种别人不敢、没人愿修的路。北京到新疆穿沙漠的京新高速花了370亿,收益不划算,但它大大缩短了路程时间,有效连通了东西部,提高了运输效率。这样算下来,花多少钱都值得。

归根结底,中国基建的成功,是靠一股“不怕难”的劲头,是“为人民服务”的心。基础设施不是耍酷炫,是实打实地让大家日子好过。愿意为自己人拼命,才能创造出接连不断的奇迹。

你怎么看这事儿?评论区聊聊呗~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