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突然就炸了锅,很多人都在问,咱们国家是不是要被印度人“占领”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担忧的情绪实实在在。有人甚至把广州黑人的老问题都翻了出来,说那个“伤痛”还没好利索,现在又要把门开得更大,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大家的逻辑很简单,印度理工人才多,跟下饺子似的。现在美国那边门槛抬高了,他们去不了,一回头看见中国开了个新口子,那还不拖家带口地往里冲?以他们那种惊人的繁衍能力,一旦在中国扎下根,以后再想请走,可就难了。毕竟咱们要顾及国际脸面,不好做得太难看。
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咱们自己老百姓的饭碗。
所以很多人急了,呼吁赶紧把这个新开的口子给堵上,千万别学美国,最后搞得自己一身麻烦。
这股火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
事情的根子,在8月14号。那天,咱们国家修改了外国人出入境的管理条例,一共13种签证里,多了一个叫“K字签证”的新玩意儿。
这个K字签证,听起来挺方便。它把以前那些复杂的商务签证流程给简化了,不用国内单位发申请,也不用交一堆证明。只要中国的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就能入境。
问题就出在这儿。流程是简化了,但大家心里犯了嘀咕。门槛放这么低,到底啥样的人才算“科技人才”?具体的硬性标准,一个字都没公布。这就给了各种猜测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这种事儿,政府部门在出台新政策的时候,就应该把配套的解释说明一起端上来,让大家心里有个底。现在倒好,搞得沸沸扬扬,最后还得外交部亲自下场来灭火,多少显得有点被动。
更有意思的是,K字签证是8月的事,为什么偏偏到了9月底才突然火起来?
你说巧不巧,就在这几天,大洋彼岸的特朗普,给美国的H1B签证狠狠地加了一道锁。他发了个新命令,新拿到H1B签证的外国人,想留下?可以,先交10万美元。
这一下就把以前那个几乎没门槛的H1B,变成了普通人根本够不着的高墙。毕竟,能随手掏出10万美元的人,到哪儿都不愁饭吃。
这个消息,可结结实实地刺激到了国内不少人。
你看,美国人现在正被印度人搞得头疼,想方设法地往外推人。我们倒好,美国那边在抬高门槛,我们这边反而在降低标准。这不等于给那些在美国混不下去的印度理工人才,指了一条明路吗?
这下子,网友们的焦虑彻底被点燃了。大家把两件事一联系,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危险了。
在这种过度担忧的情绪下,一个关键的问题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拿到签证,和拿到工作证,压根就是两码事。
直到9月29号,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终于有人把这个问题捅到了台面上。
有记者直接问发言人郭嘉昆,这个新增的K字签证,会不会造成印度人大量涌入中国?国家有没有严格的限制和筛选措施?
郭嘉昆的回应非常明确,也算是给这件事定了性。他说:中国新增k字签证,主要是为了方便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到高校以及其它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不意味着发放工作签证,这完全是两码事。
这话的意思很清楚了,国家早就想到了你们担心的事。
K字签证,说白了,就是一张方便你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的“临时通行证”。它解决的是来往便捷的问题,而不是让你来这儿上班挣钱的。
真正想在中国工作,拿的是工作签证,那个审批归劳动部门管,门槛高得很。
说到底,中央政府既然要丰富签证类型,目的肯定是要站在全球开放的高地上,把全世界的聪明脑袋都吸引过来,为我们自己服务。网友们的关心和担忧,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是为国家前途着想。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的风波也确实提了个醒,以后再有什么新政策,还是把话一次性说清楚比较好。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