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刚刚公布的最新财报里,有个数字让不少人吓了一跳:净利润423.82亿元,同比猛增76%。 要知道,这年头增长都不容易,这个涨幅确实有点“夸张”。
推动这波增长的,不是什么海外扩张或是金融操作,而是一个听起来并不新鲜的词:“闪购”。 就是这个看起来挺平常的业务,在8月的前三周,带动淘宝APP的月度活跃消费者数同比增长了25%。
阿里巴巴在2025年4月底,正式在淘宝APP上线了“淘宝闪购”服务。 他们想把吃喝、日用、电子产品甚至衣服这些品类,都能快速送到你手上。 这才过了几个月,效果已经摆在眼前。
除了月活大涨,订单量也相当惊人。 在8月7日至9日连续三天,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都突破了1亿单。 到了8月份,日均订单峰值甚至冲到了1.2亿单,周日均订单也稳在8000万单水平。
用户这边,淘宝闪购的月度活跃用户规模已达3亿,和4月之前相比,增长了200%。 大量用户涌进来,意味着大家确实有“马上就要”的需求。
能接住这么多订单,离不开庞大的骑手队伍。 淘宝闪购平台的日活跃骑手数超过了200万,相比4月份,规模扩大了3倍。 这些骑手成了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说,他们这季度聚焦“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确实实现了增长。 他们大力投资即时零售业务,是因为快速看到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智。
淘宝闪购的成功,不仅在于它自己做得怎么样,还因为它实实在在地拉动了整个淘宝平台。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闪购直接拉动了手机淘宝8月DAU增长20%。 流量上来了,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CMR)也跟着涨了。
这背后其实是阿里巴巴中国业务的一次重要整合。 这季度里,阿里巴巴把淘天集团、饿了么和飞猪整合成了“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 他们想通过整合消费平台,让不同业务之间产生协同效应,一起满足用户全场景的消费体验。
整合的效果从会员体系也能看出来。 淘宝上线了“大会员体系”,把饿了么、飞猪甚至高德的会员权益都打通了,覆盖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的88VIP会员数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已经超过了5300万。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这季度收入达到1400.72亿元,同比增长了10%。 其中,客户管理收入达到892.52亿元,也增长了10%。 这也是自阿里巴巴将即时零售业务收入单独列项以来,首次披露该业务收入为147.84亿元,同比增长12%。
当然,做这么大的投入,成本也在增加。 本季度阿里巴巴的经营利润为349.88亿元,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4%至388.44亿元。 这主要是由于对“淘宝闪购”、用户体验优化以及科技研发的投入增加了。
他们的销售和市场费用达到531.78亿元,占收入的32.5%,而去年同期这项支出是326.96亿元,占收入的13.4%。 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淘宝闪购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投入。
在淘宝闪购的业务里,非餐饮品类被分为两种模式来运作。 一种是依托阿里商品供给和供应链发展的“闪电仓”模式。 目前,闪电仓数量已超过5万家,同比增长超过360%。 其中25%的供给来自阿里生态内的供应链。
另一种是“远近场结合”模式。 比如天猫超市就会升级为近场闪购模式,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追求更快的配送体验。 同时,大量天猫品牌的线下门店也正在加入淘宝闪购,预计未来将有百万家品牌线下门店入驻。
盒马接入淘宝闪购后,线上整体订单突破了200万,同比增长了70%。 今年7月,有395个非餐品牌商家在淘宝闪购的月成交额突破了百万,66个品牌甚至破了千万。 淘宝闪购正在成为品牌生意增长的一个新风口。
蒋凡认为,淘宝闪购第一阶段的目标,用户规模和心智,已经超预期实现。 接下来,平台会快速提升经营效率。 短期来看,效率提升会集中在用户结构化、订单结构、履约成本这三方面的优化。
订单结构方面,下一阶段平台会持续推动高价值订单占比的提升,包括消费者的高单价正餐订单,以及零售订单的占比。 长期来看,随着订单密度的显著增加,物流成本相比4月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蒋凡预计,通过物流和补贴效率的提升,以及用户订单结构的优化,即便保持当前的消费者优惠投入力度,UE(单位经济模型)亏损也可以缩减一半。 他预计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一万亿的新增成交。
阿里巴巴这季度的亮眼表现,除了淘宝闪购,AI和云业务的增长也同样重要。 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增速创三年新高。 AI相关产品收入更是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
本季度,阿里巴巴对AI+云的资本性支出达到386亿元,同比增长220%。 他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包括北京、上海、杭州,以及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迪拜和墨西哥,投入启用了8个新的AI和云数据中心及可用区。 到了下半年,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将扩展至30个地域、95个可用区。
阿里巴巴已经建立了从AI算力、AI云平台、AI模型和应用到开源生态的全栈技术能力。 他们的通义AI大模型近期“N连发”,接连开源了新版本的千问3非思考基础模型、推理模型和AI编程模型。 这些模型分别在基础模型、编程模型、推理模型等主流领域获得了全球开源冠军。
AI技术也在驱动阿里巴巴内部的各种应用。 高德地图已经全面AI化,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应用,高德地图2025。 钉钉最近完成了AI升级,打造了全球首个以Agent驱动的工作信息流。 淘宝平台也实现了AI搜索、AI广告平台等一系列AI应用升级。
在国际市场上,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本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9%,达到347.41亿元。 其中跨境业务贡献了主要增量,国际零售商业收入增长20%,以速卖通和Trendyol为核心驱动力;国际批发商业收入增长13%,这主要源于跨境增值服务渗透率的提升。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表示,核心业务的收入增长为战略投入提供了资源支撑。 他们后续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在保障核心业务优势的同时,加大对即时零售、AI技术的投入力度。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