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如果你去四川、新疆或者甘肃看一看,会发现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四川的引大济岷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河网建设和水电站拔地而起;新疆和甘肃的水利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这一切,都像是在为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做着铺垫,这个目标就是我们讨论多年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这是一个足以改变中国西部命运的世纪工程,但现在,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可能真的不多了。
我们不能再犹豫了。
从这个工程最初被提上议程开始说起,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年,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们错过了很多。
现在,各种配套的基础建设已经动起来了,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行动。
我希望在未来的两三年内,能集中全部力量,先把一期工程建起来。
为什么这么着急?
因为这样的机会窗口,以后很难再有了,现在不抓住,到时候可能会变得非常被动。
当然,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说现在全球气候不是在变化吗?
有专家预测大西洋环流可能会改变,说不定以后我们西北地区就会变得雨水充沛了。
这种想法听起来很美好,但请相信,在短期内,这种气候上的变化,还远远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西北干旱缺水的现实。
把一个地区,乃至国家长远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一种不确定的、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显现效果的气候变化上,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更不应该成为我们等待的理由。
我们再看看现实的需求。
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正在进行的土地改造,规模非常大,目标是让那些曾经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但是,光靠老天爷的恩赐下点雨,是远远不够的。
你种下再多的树,改良再多的土壤,没有稳定可靠的水源,一切都是空谈。
一场大旱就可能让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正是能为这一切提供最坚实、最可靠水源保障的生命线。
只有把这条生命线建好,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去建设大西北,让那片广袤的土地真正成为沃土,造福全国人民。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绝不仅仅是一个把南方的水引到北方的水利项目那么简单。
它的意义是全方位的,它能改善环境、发展农业、缓解能源危机,甚至还能拓展我们的战略纵深,促进民族团结。
我们来具体看看。
第一,它将彻底改变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
每年春天,沙尘暴都是北方很多城市居民头疼的问题。
沙尘从哪里来?
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西北的荒漠化土地。
如果我们能通过西线工程,把充足的水资源引到西北,恢复那里的植被,让沙漠戈壁重新披上绿装,就能从根源上控制沙尘的产生。
这不仅是改善西北的环境,更是为整个中国北方建立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让我们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
第二,它能把我们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水是农业的命脉。
有了水,西北广阔的土地就能变成新的粮仓。
新疆的棉花,甘肃的玉米,宁夏的牧场,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们不用再担心粮食安全问题,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土地可以耕种,可以发展畜牧业。
这对于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意义有多重大,不言而喻。
这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一笔国家安全账。
第三,它还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
这项工程利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形特点,在调水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巨大的水位落差,建设梯级水电站。
这就像是水在往下流淌的过程中,顺便帮我们把电也发了。
这些水电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于我们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第四,这个工程的建成,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的战略纵深。
一个国家的安全,不仅看军事,也看经济布局和发展的韧性。
西北地区发展起来了,就意味着我们的西部不再是落后的边疆,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腹地。
这会让我们的国家发展更加均衡,抗风险能力更强。
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后方更稳固,更有底气去应对各种外部的挑战和压力。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将深刻改变西北地区的面貌,让各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工程的建设本身就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而建成之后,农业、牧业、渔业甚至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起来,老百姓的日子富裕了,社会自然会更加和谐稳定。
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巩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着春风化雨般的作用。
所以说,这项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来完成。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难得的窗口期,有能力、有决心去推动这样一项伟大的工程。
如果我们因为犹豫而错过了这个窗口,那么就真的错过了。
在不久的将来,当缺水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定会后悔今天的迟疑。
这种错过,必将影响我们民族前行的脚步。
因此,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是当下最应该做的基础工程之一。
这不仅仅是为了西北地区的发展,更是为了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们需要拿出紧迫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把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尽快推动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希望这个伟大的工程能够早日建成,为我们民族的未来,奠定一块坚实无比的基石。
声明:图片内容等信息来源网络,有任何问题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