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炸出一批“暴增王”:华银电力净利润狂飙4423%,翰宇药业靠减肥药横扫美国市场,牧原股份日赚近6000万!但亮眼数据背后暗藏玄机,35家企业上年利润不足1000万,12家ST股靠“摘帽赌局”翻身。新能源、医药、半导体三大主线领跑,但“低基数幻觉”“非经常性损益”成业绩地雷,真成长企业仅12家。
一、新能源:火电翻身与风光崛起
华银电力以4423%的增幅登顶中报“预增王”,表面看是高温用电缺口扩大、煤价下跌28%带来的火电盈利修复,实则暗藏新能源转型关键逻辑。公司上半年新增风光项目230MW,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30%,贡献利润增量超40%。另一家管桩龙头三和管桩则吃透“基建+新能源”红利:光伏用桩销量激增20%,风电基础桩中标广东沿海项目,带动净利润增长超1000%。
火电成本下降12%、发电量增15%的数据背后,是煤电联动机制改革的政策红利。但低基数效应不可忽视:华银电力2024年同期净利润仅480万,今年2.2亿盈利中,传统火电占60%,新能源占40%。这种“旧能源托底+新能源发力”的双引擎模式,正成为传统能源企业逆袭的标配。
二、医药生物:减肥药引爆国际战场
翰宇药业1470%的业绩暴增,全靠一款攻克美国市场的国产减肥药。2024年底,其利拉鲁肽注射液获FDA首仿批文,上半年向欧美出口140万支,国际业务收入占比飙至68%。同样踩中减肥药风口的圣诺生物,靠给诺和诺德代工多肽原料药,成都工厂24小时赶工,净利润增长332%。
医药板块的高增长伴随技术壁垒:美诺华独家供应减肥药中间体SNAC,毛利率冲上45%;甘李药业凭借胰岛素集采价格回升,三代胰岛素市占率提升,海外订单激增。但暴增背后也有隐忧,翰宇药业去年亏损,今年1.6亿利润中,FDA获批的偶然性因素占比过高。
三、高端制造:国产替代与周期复苏
半导体领域,泰凌微的267%增长印证了AI芯片的爆发力。其自研低功耗蓝牙芯片打入华为、小米供应链,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毛利率从7%跃至20%。军工材料龙头广大特材则受益于核电审批加速,核级抗辐射钢材量产,高温合金供货航空航天,净利润暴涨367%。
周期板块中,北方稀土靠稀土涨价+新能源汽车磁材需求,净利润暴增2014%;牧原股份凭借生猪出栏量上升+成本降至12.1元/公斤,日赚5880万。但周期复苏暗藏价格波动风险:先达股份的除草剂价格从6万/吨涨至16万/吨,这种暴涨行情难以持续。
四、风险警示:三大业绩陷阱
低基数幻觉成最大烟雾弹。南方精工2847%的增幅看似惊艳,实则2024年同期净亏70万,今年2.55亿盈利中,机器人关节轴承订单贡献超80%,真实增长率仅84%。类似企业多达35家,上年利润均低于1000万。
非经常性损益粉饰报表。渝开发784%的增长中,2.4亿来自出售子公司股权,地产主业实际亏损;深深房A的2034%增幅靠存量项目集中交付,可持续性存疑。这类企业占预增榜11家,政府补助或资产出售占利润超30%。
ST股摘帽暗藏价值陷阱。ST天微靠军工订单翻倍扭亏,ST松发借储能转型盈利6.4亿,但*ST威尔30%利润依赖政府补助,摘帽后可能再度暴雷。
五、资金博弈:游资与机构的对决
高换手率个股暴露短期博弈风险。亚太药业因医美概念被炒至33%换手率,业绩公布后暴跌8%;南方精工机器人轴承故事吸引游资,18%换手率推涨3.5%,但中报需披露大客户验证订单真实性。
机构则死守“低换手+合理PE”阵地。华西证券仅1%换手率,PE22倍,受益资本市场回暖;山东黄金PE28倍,金价上涨+资源储备支撑稳健增长。券商板块14家企业净利翻倍,国联民生整合民生证券后利润激增1183%,但并购后效率提升才是长线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