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红军 3.7 万人反杀 40 万?四渡赤水的 “反转剧情”,从土城那仗就开始了

发布日期:2025-08-25 03:59 点击次数:56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一提起四渡赤水,不少人都知道这是毛主席的“得意之作”,可没多少人清楚,这场跟开了挂似的战役,居然是从一场让200多位开国将帅都犯怵的硬仗开始的。

就说1935年的土城战场吧,当时红军面对的是川军将领郭勋祺的两个旅。咱们红军的精锐部队拼尽了全力,连朱德老总都亲自冲到前线督战,到最后还是没啃下这块硬骨头。

可谁能想到,这场看起来像是“打输了”的战斗,竟然成了四渡赤水的开场白,接下来才上演了战争史上超精彩的“神级走位”。

故事还得从遵义会议之后说起。那时候红军刚打完湘江战役,惨得很,8.6万人一下子就剩下3.7万了,还被40万国民党军围着打:南边是薛岳的中央军,东边是跟红军仇怨很深的湘军何健,北边是川军刘湘的大部队,西边是云南王龙云的人。

毛主席这时候临危受命,一开始的计划是往北渡长江,跟四方面军汇合。结果先头部队刚到赤水,就发现川军的战斗力比想的强多了,特别是郭勋祺这个“硬茬子”——他17岁就当兵,打仗猛得外号叫“郭莽娃”,之前还偷偷帮过陈毅这些革命者。

本来情报说就一个旅,真打起来才知道是两个旅七个团,原本想打个伏击,结果变成了拉锯战。最危险的时候,郭勋祺的部队都快打到红军指挥所了,还是陈赓带着全是连排干部的“王牌”干部团,举着马刀跟敌人拼肉搏,才把战线稳住。

这场仗下来,红军伤亡了2000多人,川军也损失了3000多。毛主席当机立断:不能硬扛,撤!1月29号,红军第一次往西渡过赤水,看着好像挺狼狈,其实已经埋下了灵活机动的伏笔。

谁都没料到,这场“撤退”竟然是好戏的开始。国民党军以为红军要往北逃,赶紧调兵去堵长江,可毛主席偏不按常理出牌。

2月11号,红军突然掉过头来,就两天时间,愣是从敌军眼皮子底下钻了出去,接着七天急行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杀回了贵州。这一步直接把敌人打懵了:当时贵州军阀王家烈正忙着给老妈做寿,蒋校长还在电报里喊着“要把红军围歼在赤水西边”,结果红军已经拿下了桐梓,直逼娄山关。

娄山关可是遵义的门户,两边都是千丈高的悬崖,敌人在上面守着,占尽了优势。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强攻了好几次都没打下来,最后靠迂回战术才夺下制高点,到傍晚的时候总算拿下了这个天险。

毛主席登上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么豪迈的句子。紧接着,红军趁热打铁收复了遵义,把中央军吴奇伟的两个师打得落花流水,缴获了2000多支枪,还俘虏了3000多人,这可是湘江惨败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啊!

更关键的是,经过这一仗,红军慢慢掌握了主动权,敌人再也猜不透这支部队下一步要往哪儿走了。

好戏还在后头呢。蒋校长急得亲自坐飞机去重庆督战,下令修堡垒搞“堡垒战术”,想把红军困死在里面。

可毛主席偏要“逗逗”这位校长:先是假装要打实力弱的王家烈,把敌军引诱出来;等大家都同意打这个弱敌的时候,他却力排众议,坚持要去打实力强的周浑元——目的就是要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3月15号,红军猛攻周浑元的部队,打得对方晕头转向,然后趁着天黑悄悄撤退,第三次渡过赤水,还大张旗鼓地摆出要往北渡长江的样子。

蒋校长果然上当了,以为红军走投无路了,高兴地飞到贵阳督战,下令所有部队都往古蔺集结,说要“围歼红军”。可他哪知道,红军主力就藏在离渡口20公里的山林里,眼睁睁看着国民党军往西边瞎跑。

3月21号凌晨,红军突然第四次渡过赤水,一天之内就过了河,然后往南直扑贵阳——这时候蒋校长身边的兵力还不到一个团,吓得他连夜让人修碉堡,还急急忙忙给云南的孙渡发电报,让他“连夜赶路”来救自己。

等孙渡气喘吁吁带着人赶到,红军早就虚晃一枪,转而去往西走,直奔金沙江了。等国民党军反应过来,红军已经靠着浮桥渡过了金沙江,把40万追兵远远甩在了后面,至少差了4天的路程。

四渡赤水这短短三个多月里,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在40万敌军的包围圈里灵活穿插,从一开始的被动挨打,变成了牵着敌人鼻子走。

这场战役到底有多神?毛主席自己都说这是“这辈子最得意的作品”。它不光让红军跳出了绝境,更让整个党和军队彻底信服了毛主席的指挥本事。

再说回土城战场上让红军吃了亏的郭勋祺,后来他去参加抗日了,解放战争的时候被俘,还帮着策反川军,最后得以善终;至于那个被打得丢了地盘的王家烈,在新中国也安安稳稳地度过了晚年。

回头看这段历史,你会发现,真正的奇迹从来不是靠硬拼硬打,而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还能保持清醒,在没路可走的时候闯出一条新路子——这大概就是四渡赤水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道理了。#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