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印度可太羡慕中国有发达的航运,印度恒河航运价值几乎为零!

发布日期:2025-08-31 11:55 点击次数:99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中国长江江面上,万吨级船队穿梭如织,上海港集装箱吊臂起落不息;而同一时刻的印度恒河,浑浊的河水中仅漂浮着几艘运沙小船与朝圣者的木筏。

一条是撑起世界工厂的黄金水道,一条却是14亿人口大国中航运价值几乎为零的“圣河”。按印度恒河的体量,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世界级的大河,水量足够大,流域面积宽广,恒河为什么会毫无航运利用价值?

我们仔细地来分析一下:

一、孔雀王朝到莫卧儿帝国的千年航运梦。

早在公元前3世纪,当古希腊历史学家麦加斯梯尼踏上印度土地时,就在《印度史》中描绘了恒河水系的壮观:“源头宽30斯塔达(约5.5公里),众多河流相交汇聚,并入恒河”。

这条大河很快成为战略要地——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开国君主旃陀罗笈多的谋士考底利耶,甚至将破坏敌方水坝作为战争手段,被尼赫鲁称为“印度的马基雅维利”。

中世纪统治者对航运的尝试更为具体。1356年,德里苏丹国的苏丹菲鲁兹-沙阿-图格拉克在恒河支流亚穆纳河上修建了长达240公里的运河,堪称当时工程奇迹。

莫卧儿帝国时期,沙贾汉皇帝于17世纪重修这条运河,试图恢复航运荣光。可惜因维护缺失,运河逐渐淤废,直到1830年英国殖民者将其改造为“东亚穆纳运河”,才重获新生。

这些努力虽闪耀着古印度人的智慧,却始终未能形成系统化的航运网络。宗教与战争轮番登场,恒河在神圣光环下,运输价值始终被灌溉需求压制。

二、英国统治下的灾难:从神性水道到断头河。

1837年,一场毁灭性饥荒席卷印度,80万人死亡。这场灾难意外推动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运河计划——工程师托马斯·考特利爵士从反对者转变为项目推动者,希望用运河网络解决灌溉与运输难题。

然而,工程面临双重阻碍。宗教阻力,印度祭司担心圣河被“禁锢”,考特利不得不在大坝留缺口,并重修沿河沐浴塔安抚民众;政治波动,总督更迭导致资金中断,项目两度濒临废弃,考特利本人甚至因压力过大被迫返英休养。

历经12年挣扎,1854年恒河运河终于通航。这条世界最长运河体系震惊学界:主河道560公里,支流总长超4800公里,长度相当于“伦巴第和埃及主要灌溉线路总和的五倍”。连接了加尔各答港与内陆,一度成为茶叶、黄麻等货物的运输大动脉。

然而,随着铁路的兴起,英国人将投资重心转向铁路网建设,导致恒河航运被边缘化。更致命的是,英国人为控制印度经济命脉,刻意在恒河沿岸建造低矮桥梁,大船如果要通行直接“断头”,桥底高度仅允许小型船只通行,彻底断绝了大船航行的可能性。

此外,1947年印巴分治后,恒河入海口划归孟加拉国,印度失去出海口,恒河航运陷入“断头”困境。

三、有天时地利,恒河却成不了“印度长江”?

印度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拥有14.2亿人口的印度,拥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6条主要内河航道,总通航里程达1.45万公里。

然而,其内河货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0.1%—0.5%,远低于中国长江的47亿吨/年。海洋航运方面,印度虽拥有5500公里海岸线,但港口条件极差:孟买港水深仅10米,加尔各答港因泥沙淤积需24小时清淤,全球前50大港口无一上榜。

航讯图里不难看出,密集船只位置图标

我国航运密集度“密得发亮”!

由于内河航运的利用率仅为0.1%,印度95%外贸依赖海运,12个主要港口和205个小港口支撑着经济命脉。恒河作为“母亲河”,航运价值几近归零,源于三重天然缺陷:

心脏缺血,水量季节性断崖:84%降水集中在6-9月,旱季长达8个月。旱季流量仅长江的1/6,全年水量不足长江40%。水位剧烈波动导致航道时通时断,货船无保障。

血管栓塞,泥沙全球第一:年均输沙量达16亿吨,是长江的3倍,但总水量仅长江一半。泥沙淤积使河道宽浅,枯水期船舶频频搁浅。

脉络阻塞,出海口不在本国:恒河主出海口位于孟加拉国,印度仅能通过胡格利河支流连接加尔各答港。1971年印度修建法拉卡大坝截流60%河水,引发与孟加拉国的持续水源争端,进一步恶化下游通航条件。

四、为何印度羡慕中国?有自然,还有人为原因。

自然条件对比,恒河年径流量虽达5500亿立方米(长江的40%),但旱季水量仅占18%,雨季暴涨后迅速退水,全年仅4个月可通航;长江流域降水均匀,并通过284座水库调节水量,全年通航里程1.8万公里,珠江、淮河等水系四季畅通。

恒河年输沙量14.5亿吨(长江的3倍),河道淤积严重;恒河平原地势平坦,无法修建大型水库,而长江上游峡谷地形适合水电站建设。

人为因素对比,印度内河港口、疏浚设施匮乏,恒河仅瓦拉纳西港勉强开通集装箱航线;中国建成京杭大运河等人工水系联网工程,实现江河湖海联运,长江拥有万吨级码头和智能化航道网络;河南、四川等内陆省近年加速“通江达海”航道建设,河南规划“两纵两横”水网,四川整合五大港口打造“水上高速”。

由于水路运输的成本优势是在太突出,水运成本仅为铁路1/3、公路1/5,莫迪政府也想继续搞内河和海洋航运。

但印度长期忽视内河航运,莫迪政府虽提出“恒河航道计划”,受宗教(恒河被视为圣河)和政治(与孟加拉国争水)制约,恒河航道计划始终只是计划。

五、最后,恒河的叹息与悲哀。

恒河在印度教徒心中是涤荡罪孽的圣河,信徒们浸泡其中以求永生;但对印度经济而言,它却是一条“血脉不通的断头河”——泥沙堵塞了河道,旱季抽干了运力,宗教信仰与政治博弈的枷锁更封印了它真正的实力。

一条河流的命运,终究由自然禀赋与人类智慧共同书写。恒河的悲哀给我们启示:若缺少科学治理与协同规划,纵有神性加持,也难以滋养人间繁华。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