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突然宣布特朗普将在九月访问英国,这个消息让不少关注中美关系的人心里咯噔一下。按原先的猜测,特朗普的下一站很可能是北京,这下行程一改,原定的访华计划,看来是悬了。
这个信号不是孤立的。紧接着,美国国会山就通过了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对台军事援助法案,动作快得惊人。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专门用来武装台湾。
更进一步的,五角大楼派出了一个由400人组成的庞大观摩团,前往台湾观看“汉光演习”,带队的甚至是一名美军现役上将。让现役将官出现在这个全球最敏感的火药桶之一,华盛顿的意图,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
就在美国一套组合拳打得虎虎生风,自以为掌握了节奏时,金砖国家峰会上传来的一个消息,直接打在了美国的“七寸”上。成员国通过了一项“货币协议”,目标很直接:在成员国贸易中,逐步绕开美元。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特朗普的反应近乎失控,他公开炮轰,“金砖国家这是在摧毁美元”,甚至把这事儿的严重性,上升到了“让美国输掉一场世界大战”的高度。
为了宣泄怒火,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金砖国家加征10%的关税,甚至放话说要“解散金砖组织”。这种近乎咆哮的反应,恰恰暴露了美元霸权在美国心目中的分量,以及它此刻感受到的那种深入骨髓的焦虑。
说起来,特朗普政府这段时间的对华政策,简直就是一出让人眼花缭乱的戏剧。就在不久前,中美双方还在日内瓦和伦敦开了两轮谈判,美方放出的风声,一度让人觉得气氛还不错。
被认为是特朗普亲信的财长贝森特,就曾对着媒体打包票,说“中美关税休战的截止日期很灵活”,还特意强调“谈判态势良好”。这话显然是说给北京听的,意在为下一轮谈判降温、铺路。
就连国会里以反华著称的参议员鲁比奥,最近的调子也软了下来,这可是不多见的。特朗普自己,也时不时冒出几句“和中国友好竞争”的漂亮话,甚至一度取消了对H20高端芯片的出口限制。
可问题在于,这些糖衣炮弹的背后,是毫不留情的重锤。这边财长刚说完好话,那边国会就火速通过反华法案。这边特朗普刚讲完“友好竞争”,那边五角大楼的军机就快贴到中国家门口了。
这套操作,别说外人,就连一些美国学者都看不下去了。他们警告说,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迟早会把美国自己带到沟里去。甚至有人怀疑,特朗普本人到底想干什么,他自己可能都没想清楚。
但仔细琢磨,这可能并非简单的精神分裂,而是一套设计好的双面剧本。剧本A负责唱红脸,用温言软语稳住中国,让中国觉得谈判还有希望,最好能在贸易上让步,继续帮美国经济续命。
剧本B就负责唱白脸,在台湾、科技这些中国的核心利益上反复横跳,不停地试探底线,为长期的战略遏制服务。特朗普政府的算盘,就是嘴上说着一回事,手底下干着另一回事。
面对华盛顿这套复杂的表演,北京的反应出奇的安静,甚至可以说是沉默。对美方官员释放的各种“善意”,官方几乎不做任何回应。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它说明北京已经懒得再听口头承诺了,而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对方的实际行动上。中国的策略很简单,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自己的行动,去回应对方的行动。
反击的第一招,打在了美国的钱袋子上。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总持有量降到了7563亿美元,早就不是美国的“最大债主”了。
这步棋走得相当稳健。美国国内那个“大而美”法案,未来几年预计会让财政赤字再增加3万亿美元。美债的风险越来越大,中国减持,首先是保护自己的资产安全,这是聪明的财务操作。
但更深层的意思,是敲山震虎。美国能靠印钱过日子,就是因为有中国这样的国家在不断买单。现在最大的买家之一开始离场,这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动摇了美元的信用基础。
反击的第二招,则更加精准,像一把外科手术刀。如果说减持美债是防御,那管制关键矿产出口,就是一次主动出击。就在6月份,中国两种关键矿物的出口量断崖式下跌。
一种是锑,用在军工红外设备上,出口量暴跌了88%。另一种是锗,芯片和光纤的核心材料,出口量更是锐减了95%。这两种东西,都是现代武器制造业的命脉。
这一招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你不是要给台湾5亿美元军援吗?不是要派军事观摩团吗?那好,我直接在你制造武器的上游供应链上动手。你用你的军事牌,我用我的经济牌。
与此同时,国内对稀土走私的打击力度也空前严厉,进一步把战略资源的阀门攥在了自己手里。这一整套操作下来,清晰地告诉了华盛顿:别以为中国的工具箱里没东西了。
当双方的博弈,已经深入到金融账户和供应链清单这个层面时,传统的外交谈判,实际上已经意义不大了。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
中国国防部在回应美国对台军售时,用词是“毁台、害台,用心险恶”,这种毫不客气的定性,说明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已经没有了模糊空间。
北京那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现在看来,重点已经落在了后半句。因为美方所谓的“谈”,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诚意。它想在谈判桌上拿好处,又在桌子底下使绊子。
这种行为,让谈判本身变成了一场政治表演。中国之所以对美方的示好选择沉默,就是因为对方的实际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既然信任的基础被掏空了,那说再多好听的话又有什么用?
可以说,中美博弈的主战场,已经从会议室,转移到了芯片、台海、金融和供应链这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域。这些领域的任何一个变化,都比十次外交会晤更能反映两国关系的真相。
特朗普看似主动地取消了H20芯片的限制,与其说是示好,不如说是在中国掐住关键矿产后的一种无奈反应。他比谁都清楚,供应链如果真的断裂,美国的科技和国防产业会是什么下场。
说到底,特朗普政府所有的折腾,不管是扮红脸还是扮白脸,最终都是为了维护那个让美国可以“躺着挣钱”的美元体系。他之所以对金砖国家的动向反应那么大,就是因为这直接挖到了他权力的根基。
而中国的反击,无论是减持美债,还是在供应链上出手,恰恰是对这个体系最根本的挑战。这不是军事上的对峙,但其背后的凶险,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它动摇的是一个帝国的经济根基。
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一场无声的摊牌。真正的底牌,不再是外交官的辞令,而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海关的出口数据。在这种新常态下,任何没有实际行动支撑的姿态都毫无意义。中国已经用行动表明,如果美方继续把施压当成唯一的沟通方式,那么连形式上的谈判桌,都可能保不住了。